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2)
2025-04-30
3.3 血压的监测
急性脑卒患者中80%有高血压。一般而言,应避免使用或慎用降压药。急性卒中时血管自动调节机能受损,脑血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脉血压,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可能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但溶栓开始前收缩压>24.0~26.7kPa,舒张压>14.7~16.0kPa是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故须密切注意病人的血压及减少可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血压水平一般在18.7~21.3kPa/10.0~12.0kRa较为适宜。因此护士应溶栓前后每10~30min测量一次血压,可使用袖带听诊法间接监测血压,或使用配有血压描记装置的心电监护仪进行24h监测。
3.4 并发症的观察
3.4.1 并发出血倾向或继发性脑梗死的观察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粘膜、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有无出血倾向,尤其注意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的变化情况,每15~30min观察1次,当病人发生以下情况:“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二慢一高”即脉搏幔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言语不清,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并发脑出血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控制。
3.4.2 并发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在溶栓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生脑水肿的症状,要经常了解患者神志、语言、瞳孔、血压、脉搏、肢体的变化.尤其发病>6h溶栓治疗的病人。缺血后自由基代谢异常是对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脑细胞损伤、微血管通透性改变而致脑水肿,维生素E、维生素C、激素、脱水药是自由基的清除剂。当护士发现病人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时,及时报告医生,尽早作出降压处理有效防止脑水肿发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许学霖, 丁君云, 李倩.东菱克栓酶治疗30例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7, 10(2): 113-114.
[2] 陈红, 李颖, 邹平.尿激酶连续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 6(6): 70.
[3] 孙红艳, 于丽瑛, 王淑玲.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尿激酶溶栓治疗与护理.中国应用护理杂志, 2004, 20(12): 6-7.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