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相关问题。方法 根据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特点将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在发病3h内进行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年龄18-80岁,经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瘫痪肢体肌力0-3级,卒中持续30min;患者平卧15-30°,相关事项进行讲解;首次使用80滴/min,持续在30min内完成,对合并心脏疾病患者采用40-60滴/min,2h内完成;溶栓过程中护士检测血压,适应值在18.7~21.3kPa/10.0~12.0kRa。结果 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基本达到目的个别并发症处理后已对病情无影响,继发性脑梗死患者经医生二次处理得到控制。结论 溶栓护理对溶栓疗效有较大影响,溶栓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对脑梗死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观察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AICD)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传统方法治疗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文献报道大约3/4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大多数脑梗死为脑动脉脑血栓形成,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溶栓的时间窗
溶栓治疗效果与患者接受治疗的时机有很大关系,一般要求在发病3h内进行,但这个时间内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入院就诊,故认为发病6h以内为治疗有效的时间窗。另报道将梗塞发生时间<24h者用国产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
2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2.1 适应症
年龄18~80岁;发病6h以内(6~12h也可考虑),头颅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意识清醒,瘫痪肢体肌力0~3级。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患者或家属同意。
2.2 禁忌症和并发症
血糖<2.7mmol/l,血压>26.0/14.6kPa;活动性内出血或已知出血倾向;近6周内手术,严重创伤史;严重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正在使用抗凝剂;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再闭塞;其中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3 护理讨论
3.1 溶栓前准备
迅速安置患者平卧,若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头部抬高15°~30°,耐心讲解有关溶栓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配合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及血压的变化,脑梗死患者血压适当升高可保持脑灌注量,但如收缩压>200mmHg,必须迅速将血压降至适宜范围。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若经动脉介入溶栓时,要对患者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常规清洁备皮。 3.2 确执行医嘱,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药物的输入由于溶栓药物与用药时间、梗塞面积有关,因此一旦确诊脑梗死,就应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医生,选择最佳用药途径,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地使用溶栓剂,设置首剂用药80滴/min,用药时间一般在30min内完成。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应加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输液总时间不超过2h内,可根据心电监护情况适当调整滴速40~60滴/min,以保证溶栓治疗的疗效和顺利完成。可用输液泵词节滴速。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
2025-04-30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