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2)
2025-04-27
另外,本文资料还显示重症肝炎HBeAg阴性患者所占比例57.37%,明显高于HBeAg阳性所占比例(42.63%),且重症肝炎组HBeAg阴性所占比例57.37%,明显高于慢乙肝组49.36%,甚至高于肝硬化组(54%),提示HBeAg阴性慢乙肝由于缺少分泌型HBeAg的保护,部分患者更易转化为肝功能衰竭[4]。
据研究,虽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高,但分泌型HBeAg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存在,形成了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性[4],此类患者不易出现免疫清除和肝细胞炎症、坏死,而当患者HBV前C区发生突变,或突变株完全代替野毒株时HBeAg不能产生或产生很少,从而失去了HBeAg的免疫调节,此类患者表现为HBeAg阴性、HBV-DNA阳性,虽然ALT水平不高,但呈持续或反复异常,很少发生自发性病毒清除,且药物疗效差,亦被称为难治性肝炎[1],临床分为3种类型[1]:①反复发作型,继HBV-DNA升高后,ALT升高,但可自行恢复,以后的非活动期持续时间不一;②疾病持续型,平均ALT水平高于正常3-4倍,无自发缓解;③疾病持续伴有恶化。
普遍认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4],我们的研究与此观点一致,故临床医生更应重视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5]。
参 考 文 献
[1]丁向春,马丽娜,张栩.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临床荟萃,2006,21(22):1664-1665.
[2]卫敏,高文军,高齐明,等.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6,27(8):1128.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4]张敏,常绍杰,貌盼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构,功能及变异的临床意义.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1):53-54.
[5]贾继东.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7):539.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