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胎盘粘连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住院分娩发生胎盘粘连的14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胎盘粘连相关的因素有人工流产、剖宫产、子宫瘢痕、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宫腔感染等,临床处理包括保守性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 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工流产,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胎盘粘连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胎盘粘连 剖宫产 人工流产 产后出血
胎盘粘连是指胎盘种植异常导致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甚紧,产后胎盘不能自行剥离娩出,有完全性和部分性胎盘粘连两种。系由于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子宫内膜缺陷使底蜕膜部分性或完全性缺失所致。目前临床上建议称之为侵入性胎盘,对侵入性胎盘的诊断Gielchinshey等在2002年提出了如下诊断标准:⑴第三产程经积极处理仍无胎盘剥离征象,徒手剥离困难,甚至剥离成片状或团块状者;(2)经阴道分娩后B超提示有胎盘残留者;(3)剖宫产时胎盘种植部位严重出血需缝扎甚至切除部分子宫肌层者;(4)标本病理检查证实胎盘残留者。[1]从病理的角度按绒毛侵入的深浅又可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总称为侵入性胎盘,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粘连性胎盘。现将我院产科近年来诊治的胎盘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组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4368名产妇中有145例确诊为胎盘粘连,发生率为1.01%。年龄19-44岁,平均(25.74±3.68)岁,其中初产妇102人,经产妇43人,有16人系二次剖宫产,占经产妇的37.21%。一次以上人工流产117人,占80.69%,三次以上人工流产的53人,占36.55%,人工流产次数最多的达11次。未行人工流产的28人,占19.31%。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有32人,发生率为22.07%。前置胎盘22人,占15.17%,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12人。145例胎盘粘连的患者中胎盘部分植入的8例,穿透性胎盘1例,136例为粘连性胎盘。
1.2 对照组 随机抽取150名无胎盘粘连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年龄20-38岁,平均(26.56±4.35)岁,其中初产妇115人,经产妇35人。1次以上人工流产68人,占45.33%,3次以上人工流产14人,占9.33%。产后出血5人,发生率3.33%。前置胎盘2人,占1.33%。二次剖宫产7人,占经产妇的20%。
1.3 诊断标准 目前我们使用的胎盘粘连的临床诊断标准:第三产程大于30分钟,或小于30分钟除外其他原因的阴道出血,无胎盘剥离征,探查宫腔(包括剖宫产术中)直接诊断的胎盘粘连和部分粘连[2]。部分病例病理报告证实。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盘粘连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明显的快速上升。由于以往对胎盘粘连的诊断没有统一的入选标准,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为0.9%(1:111)[3],国内的报道0.4%-4.16%不等,而本临床资料统计胎盘粘连的发生率为1.01%。
2.2 胎盘粘连的相关因素的分析中,人工流产、剖宫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伴宫腔感是导致胎盘粘连的主要病因,研究还表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见表1。
表1胎盘粘连病因的观察分析
胎盘粘连145例临床分析
2025-04-30
胎盘粘连145例临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