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是课本第4~5页例3、“做一做”,以及第8页练习二的第1~5题。这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首次进行算理与算法的探究。
教学内容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引入,分为两个层次:①探究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算理与算法。②探究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不需添0占位)的算理与算法。例3让学生先尝试根据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结合以前学习的经验猜测是否可以把“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看作整数来计算,在猜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分析算理;接着独立探究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算理与算法;在完成“做一做”之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完成对算法的建构。学习活动线索为猜想、尝试、说明、验证,学生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明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第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初步感悟了转化思想在小数乘法中的价值与应用,学会了计算小数乘整数,为探究小数乘小数做好了知识技能、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等准备。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取相关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同时,他们已经历过多次计算方法的迁移、推理活动,能够在大胆推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算法的探究。
第三,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是难点,需要多次转化、推理。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需要借助估算、直观图式来判断积的范围,借助直观、动态的演示活动理解算理,借助范式的语言表达来说明算理与算法,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提升。在独立探究、交流对比中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能正确估算小数乘小数的积的范围,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积不需要添0占位);能够运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估算、笔算等探究算理与算法的活动;经历独立猜想与尝试、独立笔算与验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独立推理的活动,感悟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良好的估算、计算习惯,能够自觉地用估计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迁移算法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学会独立反思总结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台、PPT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根据班级规模大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2~4人的学习小组,以便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和汇报。
教学过程
1.准备“乘”——复习回顾旧知
①谈话引入:同学们已经知道乘法中有因数、因数、积;在上节课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你们会计算4.08×5吗?学生独立笔算。
②交流计算过程,提醒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积末尾小数部分的0要化简。
《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2025-08-02
《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