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毛的故事”透视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及其命运(2)

2025-08-06

很明显, 从语法角度看, 后一句是病句。与此类似的还有 “我急了, 央人出去寻” 和 “我急了, 央人去寻去”这两句。从故事时间上看, 前者是祥林嫂被卖改嫁后不久丈夫因伤寒而死, 四岁的儿子阿毛不幸被狼叼去,又被堂伯夺去了房屋, 实在是走投无路之时, 迫不得已再一次回到鲁镇时述说的。而后者是她上工之后的两三天被鲁四老爷嫌弃败坏风俗, 又被四婶警告不能碰祭祀东西后, 她对镇上的人们不停地述说她的故事的。祥林嫂本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 可以比得上一个男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的人, 却不为那个社会所容, 得不到做人的资格与尊严。这对祥林嫂而言是何等的残酷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祥林嫂第一次述说 “阿毛的故事” 时头脑还相对清晰, 而到受了严重打击之后变得语无伦次了。

2.由前者的 “他是很听话的, 我的话句句听” 到后者的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 我的话句句听” 。

此处, 后者只比前者多了 “孩子” 两字, 但读者读来便觉更悲哀, 对祥林嫂的同情程度更进了一层。文中提到 “上工之后的两三天, 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 记性也坏得多, 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 只是直着眼睛, 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们可以想象,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四家做工时是多么的心不在焉, 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她的阿毛, 满脑子都是阿毛被狼叼去的经过, 所以她才会见人就说阿毛, 一直重复着她日夜不忘的故事。

3.由前者的 “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 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到后者的 “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 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此处, 后者比之前者又多了两个字 — — “可怜” 。阿毛是个才四岁大的孩子, 活生生地被狼吃了, 而阿毛的娘 — —祥林嫂却在被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慢慢地吃着。读到此处, 读者可以想见祥林嫂的精神在一步步走向麻木迟钝的变化。这种背诵如流的诉说正是深重的苦难所留下的巨大精神创伤。就表现悲剧的深刻性, 表现人物内心痛苦的程度来说, 这比描写夫亡子丧时人物的嚎啕大哭, 效果要来得更强烈, 更深刻!

综上所述, 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善良、 恪守封建礼教, 而又备受礼教摧残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

作者单位: 江苏苏州实验中学。


由“阿毛的故事”透视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及其命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巧用微课激活语文课堂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