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预算会计目标的构建
(一)预算会计环境分析
1998年的预算会计改革,已全面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路。近三年来,我国在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方面又在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预算会计的客观环境又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复式预算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将为复式预算组织完整的会计核算;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必将合并为政府会计,则预算会计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3)政府采购制度的逐步推广,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
(4)事业单位的改制,使部分事业单位进一步走向市场,实行有偿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开展部分企业类的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将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和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
(5)私办、公私联办、中外合办的事业单位开始出现等等。以上预算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构建预算会计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信息的需求
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它的运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及它因收受大量的资财而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其会计目标是向资财供给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在分配资财时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即会计目标表明了会计应当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以及以何种方式提供这些信息。
1、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第一,政府会计的信息使用者
根据《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政府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政府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政府预算和决策应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2)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3)纳税人和投资者。纳税人和投资者是具体向政府提供财务资源的人,他们非常关心政府财务资源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及政府的偿债能力。
(4)广大人民群众。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事务管理和财政收支情况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第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
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但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1)出资人和捐资人,包括出资或捐资的政府部门、单位或个人。政府部门作为出资人关心的是国家财政拨款是否按规定的范围或标准使用,其他的出资人和捐资人关心其出资、或捐资的使用情况及效率。
(2)债权人,包括向事业单位提供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他们关心其贷款本金或利息能否按期收回。
(3)政府有关机构,包括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等。他们关心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4)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他们关心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活动和资源使用的效率。
(5)事业单位职工,他们关心的是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前景,所需要的主要是有关事业单位对他们提供劳动报酬、退休机制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资料。
2、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第一,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需要以下三类信息:
(1)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政府预算是经法律程序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的政府财务收支计划,它代表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评价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