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的探讨(2)
2025-04-30
2.4缺陷记录问题:麻醉记录不全面;术中护理问题护士未记录;病人入室、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等。2008年10320例手术病人,有20.1%手术室护士记录的病人入室与出室的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的时间吻合不上;10.2%术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如引流液量、皮肤情况、置管时间等护士没有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3细节探讨的实践
3.1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强化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护士在任何时候都应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能违反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不能给病人提供不规范的服务。医院还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护理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3.2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3.2.1护士交接制度:术前接病人时病房护士亲自把病人、病历、物品等准备妥善,与手术室护士及工人采用双向核对法认真查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例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有无过敏史、术中带药、X线片、特殊物品及术前各项医嘱是否执行完毕,无误后方可交接。
3.2.2病人识别制度:“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切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1]。本院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病人相关资料,如姓名、科室、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室护士接待病人时不仅查对患者、病历、手术通知单、还要查对病人手上的标识带,确认标识带、病历、手术通知单完全一致后才送入手术间施行手术,标识带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安全措施,对防范医院护理差错起到很好作用。
3.2.3病人转运制度:强调术前肌注镇静剂的病人,必须用平车规范接送;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接送过程中加护栏,避免病人肢体伸出栏杆外,必要时加约束带,且护士不得离开病人。运送病人的担架车、滑轮床要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检查其性能及安全性,以确保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运送途中各管道要妥善固定在醒目位置,以便能随时观察处理。
3.2.4麻醉交接制度: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呼吸、心律、血压的变化及辅助用药时出现异常的兴奋或抑制等,为预防麻醉术后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规范麻醉师与病房护士之间的交接程序。即术后病人必须由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从手术室护送至病房,接班护士及时到位,由麻醉师报告接班护士应掌握的内容,如手术名称、术中生命体征及最近一次血压的情况、麻醉的效果及辅助用药、用药的途径、用药的时间、剂量,输血输液量、尿量及尿色,术后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尿管、氧气管、镇痛泵是否通畅及管理要求等,护士核对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伤口敷料及管道情况,有不相符的及时反馈给麻醉师。以便及时对病人进行处理。
3.3规范交接记录单: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救治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只有危重或全麻的病人才填写转科或手术交接单,其它麻醉的病人只有口头交接班,对病人的管道交接、术中用药及生命体征的交接不够规范。未提高手术病人交接质量,从2009年起,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交接表,即病房护士将术前病人的准备情况、术前用药、物品准备、入手术室时间记在手术交接表上,术后手术室护士再将病人用药、管道、皮肤情况、出手术室时间等记在交接表上,回病房后病房护士与麻醉师交接的同时核对交接表上各项记录是否与病人情况相符,如相符则双方在交接表行签字,不相符的项目则与手术室护士再次查对证实,此表的应用,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杜绝了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监测不到位,术后交接不清的现象。
手术病人无缝隙交接的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