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2)
2025-04-30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流程是控制感染的基础
4.1洗涤器械护士严格执行清洗操作流程:再生物品清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若污物、血迹得不到彻底清除,将直接影响到灭菌质量。因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遵循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四个环节,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
首先进行回收器械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多酶洗液浸泡→刷洗→消毒→常水洗涤→纯水冲洗→干燥→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的程序,器械清洗质量经过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残留物、血迹、污渍、水垢及锈斑,不合格器械应返回重新清洗处理。
4.2严把包装质量关: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要认真检查物品质量、数量,做到物品洁净无破损,配套适用,包装正规,物品齐全,容器清洁严密,外包布与内放的治疗巾、孔巾要求清洁干燥、平整、无破损,一用一洗,各种导管洁净通畅,不变质,不变形,各种穿刺针无锈、无钩、无弯曲,洁净通畅。坚持三查三对,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灭菌锅号、锅次等,物品包装严密,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7kg,敷料包≤5kg)。
4.3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灭菌过程中,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严格掌握灭菌压力、温度、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后戴口罩及无菌手套,关闭容器气孔,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每台灭菌器有年检合格证,做好灭菌器的清洁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性能良好,运转正常,灭菌包装载排列合乎要求。 4.4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严格遵守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存放环境应洁净干燥,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小时,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货架必须离地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按物品的种类、日期顺序排列,固定放置。同时灭菌物品存放区人员相对固定,进入无菌区必须换鞋,戴圆顶帽,着专用服装,并注意手卫生。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7天,对发出的无菌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4.5严格下收下送的管理:严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下收下送分别专人负责,一人负责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证洁污分开,避免无菌物品污染,保证下送无菌物品的质量。下收下送结束,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
5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5.1对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