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预防基层国税人员职务犯罪的思考(2)
2025-04-30
三是阶段性教育。阶段性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首先要抓好每月的考廉日活动,把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大家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廉洁自律意识。其次定期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形势分析会,对于各单位好的做法、好人好事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查找原因、力避再犯,真正做到在系统内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再次抓好元旦春节重大节日期间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防止“节日病”发生。节前要下发有关文件,规范节日期间的廉政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抓好跟踪监督检查,保证在节日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收受纳税人的礼金、礼券、礼品、礼物,不接受纳税人的宴请。同时,还应给每名税务干部发一封廉政公开信,为做好节日预防工作“提神醒脑”;给每位干部家属发一份慰问信,常吹“廉洁风”,做好“廉内助”,为节日营造一个廉洁祥和的氛围。
(二)健全制度,建立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基层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成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并成立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建立定期述职、述廉、议廉、评廉制度,分析预防职务犯罪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建立领导、部门、岗位责任制“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每年签订预防职务犯罪的个性化责任状,强化考核,兑现奖惩,强化过错追究机制,敢于动真碰硬,对不正之风敢抓敢管敢查处,有效防止失职渎职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的滋生。
二是建立制度制约机制。在预防职务犯罪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建立健全考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档案制度、廉政奖金制度、礼金礼品上交登记制度、八小时之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等。在内部的行政管理制度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财务例行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基建项目招投标制度。同时,强化计算机管事的严密性,推行预警系统软件,以保证财物管理不出问题。在干部管理方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基层税务干部德能勤绩廉考核机制,完善考核考察的制度和办法,干部提拔均要实行竞争上岗、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落实干部交流轮岗或异地交流制度,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探索干部实行干部任期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的出现。
三是建立执法责任机制。要建立全员岗位执法责任制体系,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征管法》为依据,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制定并细化岗位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行执法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做到以事设岗,以岗定责,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使业务操作过程中,都能符合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按照岗责体系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使每一个岗位人员都能做到在位谋政、在岗尽职、在岗勤政,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完成工作的正确程度,保证基层税务干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杜绝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严格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要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对税收执法各个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对岗位责任人出现违章操作,或未尽岗位职责的要做到严肃追究和查处,防止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体系,强化监督
深化“两权”监督制约,完善从源头上预防基层国税人员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构建无所不在的监督体系,让税务干部的日常行为纳入社会的眼光监督之下,舆论评议之下,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是完善关键岗位体系。制定“两权”监督实施办法,明确重点监督的岗位、项目、内容、标准、操作方法,形成一整套防范监督体系并付之实施。在税收执法权方面,突出抓好税务开业注销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发票的管理购领使用、税务稽查处罚、减免缓税审批、出口退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的审批、个体定额核定等重点。在行政管理权方面,突出抓好基层干部提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大额经费的使用及审批、大宗物品采购、基本工程建设、信息化设备采购等重点,并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定期监督。通过内部监督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达到权力分解的目的,防止产生职务犯罪问题。同时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控,将“两权”运行的各个环节都置于计算机的监控之下,形成税务人员与计算机监督的双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执法与管理的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