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规范管理探析(3)
2025-04-28
4、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向大众传送特定信息,争取大众舆论同情与支持,同时也可以引起决策者对某些容易忽视问题的重视。可以说,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向决策者传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他们在寻求政界、学界代言人的强力支持后,大多会积极在传媒界网罗代言人,通过传媒的作用掩饰视听,在形成特殊利益集团、腐败官员、腐败学者的腐败金三角后,通过传媒的渲染,巩固其非法所得利益,更助长了其腐败气焰。
“特殊利益集团”活动,也相应的产生了严重危害。
1、腐蚀国家干部,败坏政府形象。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将“利益”视为对“民主制度适当的功能的一个最大的威胁” .他说:“如今,人们越来越怀疑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越来越多地为单一问题集团和特殊利益组织所吸引,去保证一些其他事情……这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干扰因素。它趋于歪曲、曲解我们的目的,因为国家利益并不总是所有单一的或特殊的利益的总和。” 同样,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颗毒瘤的“特殊利益集团”,通常会进行钱权交易等违法活动,催生集体腐败或组织性腐败。这个集团甚至还会通过控制某些地方官员以谋取本集团的非法利益。他们一定要从党和政府机构中寻找代理人,并已达到了目的。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带来政治腐败,使政府决策向势力强大的“特殊利益集团”倾斜,并使政治过程发生阻塞。政府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在权力资本化中,甚至已经产生大量的寻租利益集团,该集团肆无忌惮地掠夺社会财富,加速两极分化,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左右地方政治乃至中国政局的发展,出卖地方政府利益乃至整个中国利益”。 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制度性“瓶颈”。厦门远华走私集团、湛江海关走私集团等非法组织之所以能够长期从事走私贩卖活动,主要就在于走私集团与当地一些党政部门负责人、执法机关人员被拉下马来,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同盟”。
2、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官方背景、拥有传统资源势力的“特殊利益集团”,常常利用自己的地位,截留国家下放的权力,并运用这种特殊地位,来获取经济资源和其他各种利益,从而形成自主性的“地方割据”、“行业割据”和“企业割据”等, 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甚至使地方经济甚至国民经济发展畸形。
3、拉大行业收入差距,破坏社会公平稳定。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长的时间内拉得非常之大,“1978年,工资水平最高行业的职工年人均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之比为1.81倍。1987年降至1.58倍,1992年为1.86倍,1994年为2.38倍,2000年增至2.63倍。” 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16,1990年达到0.343,尔后继续攀升,2001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为0.459,2002年达到0.465”。 这种收入差距的背后,显然是不同的阶层与利益集团在谋求自己利益中表现的权力的极度不平衡,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无形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最可怕的后果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酿成突发事件。
4、扰乱正常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生活。“特殊利益集团”为了狭隘的小集团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破坏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严重损害普通百姓的正常利益。2005年,大陆石油垄断巨头为赚取国内外市场的巨额差价利润,在大幅增加成品油出口的同时,又大幅减少成品油进口,不仅不履行自己稳定国内市场的职责,反而为了自己的狭隘利益严重损害公众利益,导致广东等地持续两个多月“油荒”,许多加油站无油可加,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特殊利益集团”尽管获得了惊人的“特殊利益”,却是建立在牺牲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民愤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