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退休人员党员思想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大局观念强,思想觉悟高,心情较舒畅,但是在部分老同志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老同志身心健康。
(一)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存在反差,对有些问题感到困惑。老同志离退休后,参加会议、学习和社会活动相对减少,有的思想更新相对放慢,特别是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看问题往往跳不出旧的条条框框。在调查中,有84%的党员最关注反腐败问题,有31%的同志认为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党员同志看到、听到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报道,不是从查处的案件中看到党中央治党治国和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有的甚至听信社会上流传的小道消息,把基层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产生的问题,看成是全体领导干部层都有问题,对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看的过多过重,看问题过于消极。对教育、住房、医疗等改革不能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过于急躁,对具体问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辨别是非,思想上经常产生困惑。
(二)对老龄事业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够,担心生活水平下降。目前,80%以上的离退休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疾病,仅癌症患者就达30多人,心梗、脑血栓等疾病影响自理能力的达50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生活能力也会继续减弱。有的党员同志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后的养老问题,有的担心因有些费用不能报销,需要个人负担,将来会增大医疗、护理等方面的开支,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退休早的部分党员同志比退休晚的同志退休费少,担心工资、医疗改革会进一步拉大差距,影响生活质量。
(三)部分离退休人员党员家庭负担重,心情不愉快。据统计,目前离退休人员党员中负担父母、老伴、子女和第三代生活费的占42%。这些党员同志中有的父母、老伴无工作,有的子女下岗,有的子女收入低并且第三代还在上学,都要从他们的离退休费中进行补贴,他们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担忧。特别是机关服务中心提前退休的部分同志,年龄在50岁左右,收入低,子女都在上学,花费多。这部分同志身体好,有精力,但是由于出路少,找工作困难。目前,不满60岁的退休人员共有150人,其中党员91人,因找不到受聘单位,闲在家中的有94人,其中党员43人,占组织关系在局党员数的近10%。由于不能增加家庭收入,他们有失落感,情绪郁闷,心情不愉快。
(四)部分离退休早的党员同志职级待遇低,存在不平衡心态。有些参加革命早,职级比较低的党员同志,过去讲奉献让待遇感到光荣,现在离退休费的增长、生活补贴、床位费等医疗保障及其它待遇问题也都与职级挂钩,看到其它单位同等情况的同志职级比自己高,收入比自己好,感到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认可,虽然个人并没有当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一提起来总感到心理不平衡。有的认为自己早年参加革命,扛过枪,打过仗,在国家建设中出过力,因退的早,经济收入还不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高,虽然党和国家考虑到了老同志的历史贡献,自己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但与中央在生活上照顾老同志的要求和生活待遇上从优的精神相比,感到体现得还不够明显。
三、当前离退休人员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情况和特点
由于离退休人员党员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居住分散、思想多元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一)客观差异性。一是文化水平不同。有的受过高等教育,也有不少是高中以下文化。二是工作经历不同。有的打过仗,有的担任过领导,有的是一般干部,还有的是工人。三是身体状况不同。有的长年卧床,有的行动不便,有的身体好闲不住。四是离退休生活费情况不同。参加工作早,级别高的同志离退休金较高,工作时间短,级别低的同志离退休金较少。五是年龄结构不同,最大的95岁、最小的40岁。六是离退休情况不同,有离休的,有退休的,特别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许多相对年轻的同志服从大局、牺牲个人利益,提前进入退休人员行列。基于这些因素,构成了这个群体中的不同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