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神状态好,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工作。广大离退休人员党员按照“六个老有”的要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参加各项工作。目前仍在发挥作用的有245人,其中从事党务和思想工作的73人,在离退休干部局组织各种活动的20人,反聘及从事其它工作的152人。在“三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受部党组委派担任巡视员、督导员的9人。以老同志为支委的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还普遍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坚持为老同志送温暖,及时了解老同志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望生病住院的老同志,积极向部、局领导反映建议,帮助许多老同志解决了思想和实际问题,受到老同志的普遍称赞。许多老同志离退休后受聘或自主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他们有的被部机关业务司聘用,有的受聘在有关协学会工作,有的在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工作,一些同志还担任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职务,为国家建设继续发光发热。部分老同志对建设领域农民工培训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对城乡规划、城镇化、房地产改革和建设、建筑安全与质量、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问题,主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部党组、部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得到了部领导的赞扬和肯定。党的十六大前夕,老同志理论组全体成员就“三农”问题致信党中央,得到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2003、2004年两次就“‘三农’问题与建设部工作”向部党组和汪部长写了书面意见。张哲民同志还利用两年时间就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写出了《关于发行低息国债,建立支农公益基金,大力开拓特大量劳动力就业门路》的十条意见,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杨兰茹、吴钦照同志先后就建设文化和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清欠、伤残补偿以及培训等问题向部领导及有关司局提出了建议。近年来,张国印等9名同志被部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兰茹等20名同志被部评为优秀党员,葛芳琴同志连续3年被评为社区优秀党员,2005年被北京市西城区志愿者协会评为志愿工作先进个人。高志中、贺伟、梁国荣、郑孝燮同志先后被评为健康老人,贺伟、吴钦照同志被评为参加社区活动的健康老人。目前,我局离休干部中仍有44名同志是副处级待遇,如周健(37年10月参加革命)、马瑞亭(40年10月参加革命)、王玉珂(40年12月参加革命)等12人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有的同志正处级职务问题,在职时所在单位曾研究过,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落实。但是他们都能正确对待个人职级待遇,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大多数同志不顾年高体弱,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马瑞亭、王烨同志还担任了支委工作,为支部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在参与各项活动中找到了自身位置,重新实现了自身价值。
(四)绝大多数同志心情舒畅,感到晚年幸福。老同志们普遍反映,自己现在不工作了,为党和人民也做不了多大贡献了,但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同志十分关心,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都作过重要指示。部领导也非常重视,汪光焘、傅雯娟等同志经常听取大家意见,向大家通报本系统改革和发展的情况,让大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工作中的重大决策,诚恳地征求老同志的意见。离退休干部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老同志很照顾,工作做得很细,服务越来越周到。有的讲,随着经济发展,这几年离退休金不断增加,现在生活上有保障,住房也有了;有的说,部领导经常给大家作报告,过年过节看望老同志,感到心里热乎乎的;还有的说,局里活动安排得好,老同志活动有场地,娱乐有场所,思想工作和医疗保健工作很扎实,觉得生活很充实,心情很舒畅;有的举例说,这几年局里为65岁和70岁以上的老同志过生日,体现了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他们说自己都忘记了生日,局里还一直想着,600多名老同志的生日,局都有记录,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感到很满意。
二、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党员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思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