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待于加强。由于受人才流动快、引进人才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所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虽然近年来我所在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对现有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培养方面还不够系统,学历培养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在开展职工理论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奉献精神教育、爱所敬业教育,加强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新型人才管理机制。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安排
一是要继续抓好“一条”主线工作,进一步加快科研创新步伐。“一条”主线即为水保科研创新这条主线。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努力为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为江西省乃至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我所的立所之本。我省依然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点多、面广、强度大。在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需求,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立和完善基础理论、监测评价、技术推广和技术标准四大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水保科研技术创新步伐,努力实现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
二是要从强化“二项”管理入手,进一步加大科技管理力度。“二项”管理即技术成果质量和科技服务管理。针对目前在为生产建设单位提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效益监测、科技咨询等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编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制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监测质量认定体系,确保技术报告的质量。同时建立项目技术总结后评估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提高技术报告编制水平。确保我所编制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和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质量和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
三是要切实加强“三项”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要进一步强化为政府部门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所干部职工服务的职能。紧紧围绕我省水土保持中心工作,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积极主动为省水利厅和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土保持机构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监测预报、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控制、建设美好家园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做好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制、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为所内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探索具有我所特色的水保科技文化,营造爱所敬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要努力开拓“四个”市场,进一步夯实我所发展的基础。要把我所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水保科研院所,需要一流的科研成果做支撑,而一流的成果离不开科研人才、科研平台等基础建设。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我所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面业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拓宽水土保持监测服务领域,利用正在申请成立的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工作,并依托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临川云山苗圃基地,组织开展水土保持植物经销、绿化工程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施工等项目服务,为把我所做强做大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五是要加强“五大”建设,进一步推进一流科研院所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构建一支技术创新团队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由固定人员、聘用人员、兼职人员等组成的创新团队,用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二是加强学科发展建设,要以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通过聘请水土保持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为水土保持科研选题、重大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等工作提供指导等措施来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三是加强科研设施的条件建设,重点要抓好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土保持科技园建设、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和水土保持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迈入国内一流水保科研机构行列。制定和实施关于水土保持科技人才流动、分配、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健全和完善“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运行机制,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切实消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五是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要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方面要有新的作为,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探索适合我所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方式、新举措、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