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总结过程中,所党支部认真查找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近年来所党支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重视,态度坚定,行动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严格衡量,还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展思路不够明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水保所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不够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保所的又好又快发展。由于科技经费不足等原因,当前投入主要在科技服务上,而在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科技推广上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制约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是科技投入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水保所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态方面,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相对于其他行业难于直接转化成经济效益,而水土保持科研事业又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事业,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支撑水土保持科研。然而,长期以来,水土保持行业在社会中地位不高,加之上级下拨给水保所的科研、事业经费有限,难以满足课题研究和科技推广所需经费的要求,致使众多研究尚停留在应用研究水平而无法深入,大规模的成果推广和应用缺乏启动资金,经费问题成为制约水保所科研发展的“瓶颈”。二是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目前,配套设施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加上基建经费渠道不畅,单位经费周转困难,自筹能力弱,导致野外试验自动化设施和科研工作室内网络化、多媒体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要求;此外,科研仪器设备还十分缺乏,且多数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有些必备的分析测试仪器尚未能配足或更新改造,以至涉及高新技术的科研项目难以开展,严重影响到科技成果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科技创新手段不够丰富。第一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我所开展科研试验的仪器设备及网络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3S”空间信息技术、水土流失自动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还没有广泛得到应用,系统采集影响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数据还尚需时日,与把我所打造成全国一流水保科研院所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第二是缺乏争取重大项目、开展重大试验、提升成果质量的基础平台:主要体现在缺乏有经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缺乏广泛系统的科研试验基地和缺乏开展科研试验的先进技术设备;第三是没有建立创新团队:由于水保所建所时间较短,人员编制少以及长期以来科技投入的不足,使得科技人员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工作压力大,导致人才流动频繁,人才队伍无法满足科技工作需求。到目前为止,我所目前的职工总数已不能同时满足科研推广和科技服务的实际工作要求,特别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没有建立创新团队。
(三)科技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一是人才队伍培养手段还不够丰富。近年来,我所虽然加大了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但由于受经济基础薄弱、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才队伍培养的手段还较单一,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都比较缺乏。二是没有建立起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近年来的发展让我们明显感觉到,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已跟不上我所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没有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缺乏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四)科技管理有待于规范。至2007年止,我所大部分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运行方式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制订出台的,特别是《科研管理科工作量考核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外业人员补助的暂行规定》和《档案管理制度》等涉及到科研推广项目的管理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制度的缺失和我所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种矛盾,近期虽出台制订了的一些新制度,但这些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这些问题对推动我所的科技管理工作上台阶、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