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子建设中,关键是要抓好“领头雁”建设,真正把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有较强驾驭能力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位置来。一是要拓宽“选人”视野。坚持任人唯贤标准,跳出传统选人范围,做到村书记人选既可以从本村党员中选,也可以从镇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挑选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干部到村上任职。二要加大“育人”力度。以增强发展能力为重点,采取集中办班、学历教育、外出参观等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训。要针对先进村、后进村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村书记的民主集中制和民主作风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提高民主素质。三要提高“管人”效度。通过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按照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将群众评议测评结果,作为对村书记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畅通发展空间,如优秀村书记可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符合条件的可优先招录为公务员,激发村书记的内在活力和工作积极性。此外,要进一步完善村书记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诫勉谈话制度,加强对财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保证村级财务和群众关心问题的公开到位。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增强党组织内聚力的物质基础
1、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从不同经济类型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在村富民富村,重点是优化村级集体经济结构,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通过开发房地产、兴建工商储运设施、停车场等途径,积极发展商品流通业和租赁业,管好、用活集体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发展的后劲。在村穷民富村,重点是理清发展思路,针对该类村个私经济发达、外来人员多的特点,可以通过兴办市场、建造厂房和外口公寓,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合理收取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费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村穷民穷村,重点是要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采用拍卖、出租、入股等多种途径,开发利用山林、水面、滩涂等闲置资源,逐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门路。在村富民穷村,重点是要发挥好现有集体经济的优势,通过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殖基地建设,兴办农业企业或组建农业协会等,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发展集体经济和发展农户经济的相互促进。
2、建立村级专项补助资金制度。由市、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一些收入相对较少的村实行专项补助,确保这些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专项补助的对象重点是城镇建成区外,目前尚无二三产用房可开发利用,集体经济缺乏稳定来源的村。专项补助的资金应分别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按年度分别进行专门列支,保证专项补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专项补助的范围主要是用于村干部报酬补贴、办公经费等日常开支补贴和开发经营性项目补贴,补助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的监督。
3、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要确保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合同管理等各项制度,实施会计代理定期分析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和审计制度,提高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要注意减轻村级集体负担和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切实杜绝向村集体乱摊派、乱收费等行为,村集体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举债,对村级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也要及时进行清理解决。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开支内容,对于征兵、计生、五保供养等有关费用,应逐步由各级政府承担,努力减少支出面,相对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