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态市(县)建设在理论上遵循了生态学原理,在实践上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意愿,上合党心下顺民意,符合周部长提出的“必须探索源头控制、全方位防范、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道路”的新要求。
3、通过生态市(县)建设,引导和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将加强环保作为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生态市(县)建设,有力促进了节能减排和新农村建设,使生态保护、农村环境整治进入了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大舞台”。生态市(县)建设的成效充分说明:生态市(县)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健康发展,生态市(县)建设不是简单的评比达标活动,而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4、生态市(县)建设需要改革、创新,要加强过程监管,要调整优化评估指标,要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监督、参与管理,要进一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态市(县)建设成果,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因此,我们应该澄清模糊认识,坚定信心,指导地方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县)建设。
三、主要建议
1、进一步完善生态省(市、县)建设指标和评估办法,逐步实现动态化管理。
2、加大对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国已有14省进行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掀起生态省建设的新高潮。
关于乡镇干部定位的思考(2008-12-0717:55:11)标签:杂谈乡镇干部应该定位在什么样的高度最合适?该如何定位最恰当?在其位,如何谋其政?什么样的位子,谋什么样的政?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来说,乡镇干部的官帽子是最小的,也是最重的,说小是因为官衔小,属于末等官,说最重,是因为乡镇干部直接对老百姓负责,党和国家的许多政策、决策都需要乡镇干部去具体执行到位。那么,官小位重的乡镇干部究竟该怎样定位?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几种不良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不断重视乡镇干部素质,近年来乡镇干部的组成结构由原来的招聘、合同工基本上转由退伍军人、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充实基层到现在的直接组织公务员考试选拔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来充实干部队伍。从某一个层次来说,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了,队伍也更加年轻化、知识化、能力化。但是当前我们乡镇干部队伍中不断出现“推、脱、懒、散、怨”等多种现象,没有年青人应有的朝气、干劲与闯劲,甚至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微。这里所指的“人微”直白说是“官小”,“官小”压力就小,就如一家人,不当家不知治家难。乡镇干部处于特殊位置,往往以“执行”为主,为此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人微力小,只需做好份内工作就可,不需要多想、多动、多看,局限于小范围内机构性地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与问题交付领导或其他人,绕道而行。
二、言轻。“言轻”是指说话份量不足,说份量不足主要一是指建议性、意见性的话说不到点子上,讲不到本质上,无法满足领导决策的需要;另一方位由于位卑等原因,遇到很多问题缺乏与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沟通,因此会造成主要领导与一般干部的隔阂,一些真话、实话主要领导听不到。
三、身份。实际上在乡镇干部的身份分为几个等次:科级、副科级、主任、副主任、一般干部五个等次,有很多人都抱着一种“自扫门前雪”的观点做本职工作,实际上本职工作也只是勉强应付过去,真正创造性的、开拓性的工作成绩很少有。“吃大锅饭”是乡镇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大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样,在处理一些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一级压一级”的现象,即需要处理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阅示、副科级领导交办、办公室主任交办、一般干部承办,层级负责制的缺陷就在于无法真正实行追责查究,一旦遇到大问题或犯有重大过失,为了不大面积受牵连,便会不了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