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态市建设有力地推动**市产业生态化转型。**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充分立足于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将生态市建设纳入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施企业清洁生产,近5年新增加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10家,全市已有64家企业进行了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并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实施进园进区的污染企业集中治理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着力建设市场机制,调动广大企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市近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一直排在全省前列,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位居全省第五;工业总产值3632.0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72.97亿美元,其增幅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446.65亿元,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22亿元,增长15.1%。生态市建设促进了**的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了“双赢”。
(五)生态市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环保经济政策的机制创新。**市不断创新环保经济政策体系,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从2005年起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采取与水费捆绑形式收缴,这种做法在全国、全省开了先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实行BOT模式引入市场资金解决建设资金来源。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基地,并实行医疗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按住院床位征收医疗垃圾处理费,并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基地的运营商接收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出台污染企业进园进区的规划及规定限期搬迁进入,推进工业污染源进园进区,高水平建设小榄镇宝绿印刷废水集中处理厂、小榄镇龙山电镀工业集聚区、三角镇电镀漂染工业集聚区、民众镇漂染工业集聚区及小榄镇染线工业集聚区,既促进重点产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又集中处理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取政府补贴、污水处理收费质押贷款,财政贴息等鼓励措施促进污水处理设施上马建设,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再以TOT的模式投放市场收回投资再建设。生态市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
(六)生态市建设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在生态市建设中,积极发动市民参与、形成环保大宣教格局。环保部门编印了创建全国生态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系列宣传小册子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海报发放至广大基层,积极普及环保生活小知识,倡议居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增强居民节约和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以环保相关节日为契机,举行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活动,在广播电视台开设了“环保第一线”、“环保民声热线”节目和环保旅游频道,多层面、多角度地广泛宣传全国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5年来,市、镇政府(区办事处)两级共投入约1700万元开展宣教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报道环保先进典型,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环保违法行为,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把生态市建设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调研组通过调研认为:总体来看,**市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通过生态市建设,初步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几点启示
1、建设生态市(县)是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模式,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是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现形式;也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基础工程;更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