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组织培训、提高普查能力
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市、县普查负责人、业务骨干、教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全面系统的培训是做好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要前提,全省农机系统针对普查各阶段开展了系统的培训工作。
l.准备阶段重点加强普查技术指导培训。2008年1月中旬,省农机局在扬州召开的普查骨干培训会议,为各地培训了一批市、县师资骨干200多名。会议重点进行了普查方案、技术规定及表格填报等业务培训,同时对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江都市就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会议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培训工作。一是选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尽快从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组织协调能力强且熟悉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干部充实到普查工作机构。从社会上选聘切实掌握农机具保有量及作业情况的基层干部加入普查队伍。二是注重培训内容,按照分类培训的原则,分期分批培训。三是确保培训质量。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承担讲课任务。在培训上,采取各种培训方式和方法,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轮训一遍。全省动员培训工作会议后,各地先后开展了普查员选聘和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2.清查阶段重点做好普查员选聘和普查具体技术培训。在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清查阶段,培训重点做好普查员的选聘和具体普查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一是严把普查员选聘关。各地在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时,严格按照省、市设定的条件和标准,优先选拔高中以上学历、能工整清楚填写普查表、从事农机工作、责任心强、比较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选聘长期从事农机专业的人员为重点,切实把好普查人员入口质量关,确保普查工作中不会出现明显的技术失误。二是对普查员进行普查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各地结合清查工作特点重点对普查对象的区别、普查范围和年限及技术表格的填报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一些地方还自行印制了一些普查表格和各种农机的功率对照表,进行了清查和普查模拟演练。
3.全面普查阶段重视质量控制培训工作。普查质量是整个普查的生命,加强全面普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培训事关整个普查质量控制的大局。2008年4月低,省农机局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工作分析会议,组织开展了“普查质量控制员培训”,详细讲解了《江苏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暂行)》,要求各地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普查,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各地在省农机局培训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质量控制培训,强调“市、县、乡、村”四级审核、质量抽查、交叉审核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内容的培训。其中结合全面普查特点,重点加强了普查登记、数据录入、档案管理等方面如何加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普查员真正严把普查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要点。据统计,全省共有1.5万多名普查员经过考试培训,获得普查上岗资格。
4.做好数据录入阶段的培训。2008年6月中旬,省农机局又召开了全省农机排气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会议,要求各地重视普查质量核查,组织开展普查“回头看”,专家会审,对普查表格、数据录入及审核程序等重点内容进行审查把关。会后,各地积极选聘普查数据录入人员,并按照要求,进行了数据录入程序、软件使用、数据审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数据录入的培训,为全省普查数据按时录入上传至全省数据库提供了质量保障。据统计,全省共开展培训400多次,培训人员4.5万人次。培训合格率为100%。
(五)认真组织清查、摸清普查家底
清查工作是整个普查工作的基础,清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的成败,是普查第一阶段的关键战役。各地根据实际,制定了清查方案,组织人员,分片负责,深入镇村田头和农户家中,陆续组织开展了以拖拉机等五类主要农机为对象的清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