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通、通讯消费快速增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交通和通讯消费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最大亮点,是生活消费八大项中增长最快的。一是交通工具发生了较大变革,摩托车迅速取代自行车,生活用汽车开始进入农家;二是通讯类器材拥有量迅速增加,通讯方式发生变化。2008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话机85.2部,比1990年增长70倍;移动电话162.8部,比2000年增长10.2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过计算机上网的通讯方式也开始进入农家,2008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计算机14.3台,比2000年增长6.3倍。
(五)、高档耐用家电设备迅速增加,升级换代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转变过程。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家电产品为代表的各种耐用品层出不穷,并快速进入农民家庭,不仅大大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容,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2008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4.2台,电冰箱34.9台,洗衣机37.1台,电话机85.2台,分别比1990年增长10.7倍、28.8倍、7.7倍和70倍;平均买百户拥有空调机27.8台,移动电话162.8部,分别比2000年增长8.1倍和10.2倍。在珠江三角洲等较富裕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可与城镇居民家庭媲美。
(六)、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教娱乐消费趋向多元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30年来,农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中,商品性消费比重由40.9%下降为16.9%,反映精神生活的服务性消费(不含学杂费)比重则由14.5%上升为41.8%。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意识增强,对子女和自身教育培训舍得投资、注重文化教育、讲究文明生活的氛围在广大农村日渐形成,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七)、医疗保健意识增强,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大幅提高,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9元,比1978年增长85倍,其中,医疗卫生保健用品支出80.9元,增长43.7倍,医疗保健服务支出178.1元,增长196.8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稳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2008年,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基本解决,农村低保制度从1997年建立以来,标准和补助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农村低保线已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