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富民举措有效落实。我们把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更好结合起来,兼顾各方利益,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让各类群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工作中始终坚持富民优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农业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今年我市出台了扶持农民增收的政策意见,重点实施“农民增收五项工程”。以项目农业为抓手,强力推进十大特色经济板块和劳动力培训十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型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农民人均收入一举突破了多年来低位徘徊的弱势,出现了大幅上扬的势头。今年以来,新建扩建5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农业项目147个,投资总额3.7亿元,其中2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输出获得的收入达62%,比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移民“富民安居”工程、“千户扶贫”工程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5、应对调控措施得力。面对宏观调控的实际,我市自觉服从中央宏观调控的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是集约利用资源。实行工业项目用地“四优先”政策。对部分投入产出大、科技含量高、对我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投资小于5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其新增用地,促使其通过使用存量及标准厂房等形式解决生产经营场所,并严格限制单层厂房建设。今年在省对用地报批解冻之后,已完成了对59个项目、总面积约1335亩的用地审批,保障了我市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应对电力需求缺口大的实际,以组织协调为着力点,坚持“保生活、保农灌、保重点”和“限电不拉电、停电不停线”的原则,通过采取技术、行政、经济等措施,全面落实错峰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有序供给,确保了重点企业和高效企业的正常生产。坚持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的招商引资原则,主攻优质项目和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鼓励重点骨干企业与外资嫁接,积极采取项目置换、股权转让、境外上市等新的引资方式,破解无地招商难题。今年以来,新增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1个,其中5个以有外资到帐。二是倡导全民创富。加强舆论引导。
广泛开展“人人都来创造社会财富”主题教育活动和“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大讨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积极倡导民富国强、投资为荣和适度政府的观念,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把活动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行示范带动。我市在注重挖掘和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同时,鼓励机关干部积极带头投身创业。同时,充分发挥村干部“双带”作用,努力把村干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帮手,促进经济发展的领路人。据统计,目前全市村干部创办和参股民营企业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经济较发达的南部地区超过了80%,有30%的村干部成为“双带”的先进典型。借助行政推动。年初市委、市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投身经济一线创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挑选相结合的办法,选派了1755名机关干部到经济一线投身创业。三是统筹内外发展。坚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开放,越要坚持统筹互动。针对当前外延性扩张困难的实际,开展深度接轨上海活动,力争在统筹内外发展中赢得先机。今年以来,我市先后派出19位镇党委书记、22位镇长和6位机关干部,到浦东新区的9个镇、张江高科技园区的5家企业以及宝山、嘉定区的有关镇挂职,进行实质性政府层面的合作。从反馈的信息看,挂职同志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建立了关系,而且捕捉了信息、促成了项目。借助**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大企业家办园和招商引资力度,分层次、多批次组织市内企业到上海开展招商引资和其他经贸活动,广泛接触招商机构和当地龙头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接轨***,引进外资5000多万美元,内资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