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素质。
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父母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深刻的影响,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子女,并且身体力行,为了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
其次,家长的文化素质对于家庭教育的状况也很重要。一般来讲,家长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其子女的犯罪率就相对较低。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他们深刻掌握文化知识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因而注意从小抓起,不因一时或暂时的利益而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学习儿女化知识是家庭子女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也就从客观上减少了子女与不良文化及环境接触的可能性。同时,一定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家长本身具备较好的教育能力,因而这类家长能及时正确把解答子女提出的问题,并能注意教育方法,善于因势利导,启发子女进步成长,不致出现偏差。
〈2〉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家庭教育。
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要使整个社会和每一个家庭都真正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避免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利于将重视家庭教育的风气推广到城乡的千家万户,家长以教育好子女为荣,以子女堕落犯罪为耻。
总之,从预防青少年犯罪着眼,在整个方法体系中,应特别注意到以下几点:一要宽严适度,既要严格管教,又要耐心教育,发现子女有不好倾向时,要认真教育,切不可马虎放过。而要信任尊重,对孩子要多鼓励表扬,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而不要滥用批评训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哪怕是出现了严重错误和轻微违法行为,也仍然相信他们能改正,在此前提下才有利于教育帮助。三要善于诱导,即使孩子犯了过错,也要注意启发教育,讲清道理,指出危害,分析原因,指出改正办法,使孩子心悦诚服,切记简单粗暴,那样往往适得其反,只会把孩子更快地赶到邪路上去。四要防微杜渐,对于子女细微变化,开始沾染不良习性的某些征兆,父母一旦发现,必须及时引导纠正,而不能以“孩子还小”、“问题不大”为寻次遁词,听之任之,否则势必导致“小洞不缝,大洞难补”。五要因人施教,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气质等个性特点应有一个清醒、科学的认识了解,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学好向上,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和发展。
当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成为健全的社会细胞,家长们都明确教育好子女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则青少年犯罪就从根本上得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现象,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必将大大减少。
〈二〉从学校方面进行预防。由于学校集中了大量的受过专门教育训练的有经验的老师,学校教育的内容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它传授着历史的和现代的、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的知识,故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所以,通过学校进行各式各样教育,使青少年懂得遵纪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体对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学校环境治理对策。
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解决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学校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教学,从实际水平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使之逐步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学校要以科学的观点指导教学,注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避免学习成绩差而发展成为学习品德“双差”。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严格防止学生旷课、逃学,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学校对待后进生要坚持“三不准”,即不准随意的停课,不准轰出教室,不准挤出学校,对待有流失意向的学生要做到“三快”,即家访要快、教育要快、回收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