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权忘义、惟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之,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混乱。还没有完全纳入法制轨道。漫步街头、网吧、舞厅、游戏机室、录象厅,一家挨着一家,特别是地下黑网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现在学生不到校上课,离家出走,基本上都是在网吧。甚至个别的学生在上学途中要挤点时间到网吧过过瘾,不少学生为此荒废学业,学校无奈,家长无奈。
2.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进人们奋发向上、低级、庸俗文化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的进步。
<1> 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民健康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记得上学期在〈〈今日说法〉〉里看到这样一则案例:有个孩子经常看这样的电影,在他的心中树立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想法,一次踢球时与另一位同学产生了摩擦,他回教室从包中拿出一把匕首,刺了这位同学两刀,他当时还以为没事。但这位同学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时,他才如梦方醒。他说:“电影里的人被刺几下是没事的,一会儿就能起来,可是没想到……他最后被判无期徒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即有家庭、学校教育滞后、缺陷的因素,也有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但是,淫秽、色情、凶杀、恐怖的电影、电视、图书刊物等也对青少年犯罪起着直接诱发作用。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音像、书刊制品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黄毒的冲击。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对具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缺乏抵制力,盲目的追求模仿,往往是“一看、二学、三堕落“。由于黄色诱发的强奸、流氓、抢劫、凶杀等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黄色传媒本身。最近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35倍多。公安部最近公布数字表明:到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青少年占72%,而且男性吸毒者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80%从事卖淫活动。⑥
<二> 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放任子女不良习惯和行为,使他养成任性、执拗、蛮横、朝野、放纵等畸型性格,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采取犯罪的手段。各种调查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父母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错误的影响,有的父母本身具有反社会倾向,对现实不满,经常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这必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潜移默化的产生反社会的欲望;有的父母经常向孩子潜输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如“金钱万能”,的思维定势。
2.不健康的家教模式的影响。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实行“高压型”家教教育,要求儿女言行必须按成年人意愿行事,稍有越轨轻则训斥,重则体罚。这种家教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展和人格异常。有的孩子可能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如:15岁的白某,初中毕业后待业,常夜不归宿,多次遭其父殴打,其父的管教方式不当引起白某的逆反心理,父女矛盾逐渐加剧。女儿遂产生杀父念头并够得鼠药伺机作案。1998年9月27日,白某用鼠药将其父毒死,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实行“溺爱型”家庭教育,娇宠、放纵、甚至护短,久而久之,养成其贪吃、贪玩、任性、骄横等不良个性,一旦遇有适宜的环境,贪图享乐就会演变成违法犯罪;⑦如:孙小宋,14岁时曾因犯强奸罪而被判刑3年,其母亲采取不正当手段使其服刑7个多月便报外就医。其后,他纠集了一个9人的青少年犯罪集团。强奸、肆意殴打他人,凶残的暴行领人发指。1998年,孙小宋被依法判处死刑。⑧而与之相反的呢?有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实行“放任型”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的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泄露。可见,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不管、又不能过分地管,要做到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