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发展科技事业,抓好人才工作
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目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鼓励兴办与科普有关的公益性事业。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科、教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机制,积极研究和引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成果转化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与大专院校、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和专门的人才招聘机构,建设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网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用活现有各类人才,培训后备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吸纳、引进紧缺人才,围绕我县重点优势学科和优势主导产业,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学术学科带头人。
(六)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和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节的重要目标,促进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努力增加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推动“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设施条件,为扩大就业规模提供必要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和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关注和支持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计生服务水平。
(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和谐xx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xx”活动,依法纪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重视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围绕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统一督促检查,统一支持发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加快社会发展领域改革和法规建设,落实资金和项目,从而推进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事业纳入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xx社会建设协调机制,统筹xx社会事业的规划和管理,使党委与政府部门相协调,社会管理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相协调,县乡两级政府相协调,驻施单位与xx县相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参与建设xx社会事业。
(二)多渠道筹资,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社会经济政策,制定配套实施办法。推进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推进社会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逐年提高财政对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基层社会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继续加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
(三)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繁荣社会事业发展的软环境,促进社会创新。根据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原则,理顺政府与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从支持所属社会事业单位转向支持全社会公共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从加强政府所办的社会事业转向保证全社会充分参与公共社会事业,强化公共社会产品的生产,加强监管,提升服务,减少对公共社会产品生产的直接干预和垄断。对社会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积极培育社会市场主体。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发展壮大xx出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