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XX县机关效能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镇街,下派驻村指导员和整合内设机构,达到了消肿减肥、提速增效、便民利民的目的,从而使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责任在一线得到强化,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在县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内部管理明显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从而在宏观趋紧、要素短缺的情况下,XX县经济社会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到325亿元,财政总收入36.5亿元,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00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增长15 %。名列全国10强县之一。
二、几点体会
通过近一年来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是创建效能机关的关键。机关效能建设是一场机关部门的自我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机关效能建设真正取得实效。为此,我们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2月4日县委书记徐纪平专门听取了我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汇报;1月28日(正月初七)县长冯建荣听取了赴深圳、福建效能考察情况的汇报;3月10日县委徐纪平书记在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上亲自作报告。同时,县里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汪柏江任领导小组组长,县纪委、两办、县委组织部等十几个部门参加。制定下发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和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具体步骤。各镇街、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把机关效能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分解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担当起主抓作用,形成上下结合,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格局。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创建效能机关的基础。机关效能建设是对各机关和每个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机关效能高不高、好不好,体现在我们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身上。因此,必须把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摆到突出位置,提高每个机关干部效能建设的自觉性,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实现由“要我做”的无为状态向“我要做”的有为状态转变。我们通过层层思想发动,召开座谈会,先进典型引路,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至上,事业为重,高效廉洁,勇争一流”的思想,提高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3、领导带头,“一把手”示范,是创建效能机关的前提。机关效能建设,关键在领导带头,“一把手”示范。领导带头,首先是县级领导要带头。我们县级领导班子和县级领导干部,自己率先垂范,树好形象,带头开展深入有效的调查研究,带头减少文山会海、新闻报道和繁杂应酬,带头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为全县各级各部门作出样子、树立表率。各级“一把手”切实承担起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喊响“向我看齐”口号,带好头、尽好责、管好人,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一把手”自己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树起旗帜,立起标杆,管好干部,带好队伍,形成重抓“一把手”、“一把手”重视抓,带头抓的良好局面。
4、职责落实,形成合力,是创建效能机关的保证。机关效能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单位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增强工作合力。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专项清理整顿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实施效能监察。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督查机关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有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负责制定实施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县委宣传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督促新闻单位开辟专栏,落实专门报道人员。县直机关工委负责抓好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县审批中心负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任务的落实。县政府法制办负责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和制定。同时,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行风评议结合起来,与对镇街、部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与机关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与“增收节支”活动结合起来,系统安排,周密部署,有序开展,用贯彻落实的实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效能建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