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目前中心校有校内外少儿110人,入园人数78人,入园率70.9%,比计划高5.9%;学前班招生246人,有校内外适龄儿童1255人,入学1254人,入学率99.92%,比计划高0.02%;有校内外残疾儿童8人,入学8人,入学率100%;上学年初在校生1335人,学年末在校生1333人,辍学2人,辍学率0.15,比计划低0.05%,年巩固率96.55%;2002年入学时一年级学生195人,到今年7月份毕业时有学生194人,六年完学率99.5%,比计划高1.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比计划低0.05%。
2、城乡卫生稳步推进。①我处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共13920人,参合率达98.11%,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比去年高1.89%,参合人数14135人,比去年增215人,乡村覆盖率达100%,超过历年参合人数,达到新高。②建设村卫生室4所,聘请了22名获得村医执业资格的村医开展医疗服务。③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日常管理五项长效制度,对西城区除城市主干道外的106条背街岔巷进行了清扫保洁。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健康行为达60%以上,公共卫生厕所和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⑤积极创建省级卫生村。今年我处城干村委会下浑水塘村被首次推荐参加省级卫生村的创建,目前,已顺利通过市级、州级的检查验收。⑥认真落实妇幼卫生和疾病防治考核指标。妇幼卫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孕产妇死亡人数0人,婴儿死亡率1‰,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1‰,辖区内传染病发病率为277.21/十万,均控制在指标内。
3、切实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控制指标:出生率为5.26‰,比任务数7‰低1.74个千分点;自增率为3‰,比任务数5‰低2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7.85%,比任务数97%高0.85个百分点;长效手术任务完成310例,比任务数300例多10例,占任务数103.3%。投入指标:指标要求全处人均投入需达3元,实际经费投入预算13.35万元,1—10月共投入13.35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及时兑现率要求达100%,实际为100%;奖优免补及时兑现率要求达100%,实际为100%。工作指标:上半年,我处认真落实“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并有半年通报和决定;同时,12个社区居委会均按要求配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专职人员,并落实了相关待遇。
4、文化事业继续进步。办事处现有100余支业余文艺队,每月组织文艺队参加广场文艺演出1-2次;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315人;配合市文物管理所,到白打村白顺昌家对“花大门”的传说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并载入《**民间传说故事集》,同时对彝族花灯的十多部唱腔进行收集整理和打造工作,力争在春节时举办“白打彝族花灯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抢救汇报表演会”。
5、扶持农村幼儿教育有新进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对城南幼儿园教学楼、公厕建设进行改造,已新增幼儿50名,目前园内幼儿已经增至150名,有效解决了城区低收入农民家庭的后顾之忧。
6、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共计84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0%;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188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76%。
(七)社会保持稳定和谐态势
1、巩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①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处十二个社区、五个村委会的创建成果,建立综治示范点三个,为巩固省级“平安县市”打好基础。②做好辖区内的法轮功练习者监控和教育转化工作,实现了无“法论功”及其他邪教在本地聚集滋事,无“法轮功”分子发生极端事件的目标。③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1—11月份共受理民间纠纷312起,调解312起,调解成功309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9%。④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普法工作按照处“五五普法”、“三五治处”方案推进,建成5个法治示范村,全处普法宣传及依法治处工作进一步巩固。⑤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宣传发动落实到位,出宣传栏126期,大规模宣传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