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500字(精选19篇)(6)

2025-11-19

三、心怀感恩,用爱撒播阳光

在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同时,刘敏没有忘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她深知自己的重生,既是属于自己的幸运与努力,更得益于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刘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和残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爱,发起了“全国大学生抗灾减灾灾后重建国际论坛”,参与组建了“中华康复工程基金会”,用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爱心。

与此同时,刘敏也更多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染别人、鼓励别人,为这个社会撒播阳光。,刘敏受邀到多所中小学给青少年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传播社会正能量;作为中华康复工程基金会筹委会成员,以不知疲倦的精神帮助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募捐;与世界残奥冠军波波夫先生等优秀残疾运动员一起挑战残疾极限运动,给予广大残障人士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希望;签约全球最大的假肢器具公司-奥托博克公司,成为中国地区形象大使,以自信阳光的姿态成为残疾人的形象典范。刘敏也是南京大学“诚动天下”大学生成长报告团首批成员,她通过自身感人经历,向学弟学妹分享成长与选择的感悟,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称为“励志姐”。

在学校中,刘敏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投身社会实践,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获评南京大学“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作为南京大学研究生会成员,积极参与研究生会活动并负责生日墙项目。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恪尽职守做好党支部各项工作,用心运营法学院“律政之心”公众号,展现一名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的风范与魅力,20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其所在支部也被评为南京大学“先进党支部”。

十年来,刘敏的身上已获得了数不清的赞美和荣誉,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说不尽的拼搏和奋斗,泪水和汗水。她虽然失去了右腿,却长出了一双格外有力的翅膀,她经历了命运的地震,却由此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社会,用不平凡的力量影响着平凡的世界。

篇15: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事迹1500字

马天琛,男,汉族,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他曾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九届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首届四川省新青年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大学创业英雄百强”称号,是首家在全国性股票转让市场挂牌上市的高校第一股“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全国高校全职在校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

开发“面聊”:打造“中国版Facebook”

提起“面聊”,这是马天琛早在英国留学期间就有的念想。“在国内,我特别想了解国外的学校和师生,在国外,我又很想跟国内的学生互动交流,当时,这些没有一个专属平台可以做到。”底,研究生归国后的马天琛,来到成都,当起了一名“蓉漂”。当时,成都市为了鼓励高层次人才创业,给出了非常优惠的政策。马天琛就同几位合伙人一同成功申报了成都国家高新区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并成立了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之初,马天琛和伙伴们想法是:打造一款促进人际沟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这便有了“面聊”的诞生。但最初,马天琛和小伙们并没有把“面聊”定位在高校学生中,其产品的功能也仅限于视频交流和人脸识别。

机遇总是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马天琛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在这个以电子信息学科著称、创业气氛浓厚的校园里,他的创业劲儿更加浓烈。“高校的学生群体如此的庞大,为何不建立一个专门针对高校的学生之间交流的互动平台?面聊的转型呼之欲出。

同年9月,教育部宣布启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全国七所试点高校之一。马天琛带领着“面聊”团队紧紧抓住了这次机遇,开始了探索将“面聊”打造成一款校园移动交互平台之路。 正是凭着这样的创业毅力和决心,其所专注的“互联网+校园生态服务”模式正日趋成熟。马天琛打造的“面聊”服务范围覆盖到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教育部网络文化试点产品之一,并在首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奖。

互联网+数字文化:扶贫先扶智

在全面落实党的精神,国家大力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及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背景下,马天琛带领团队最新自主研发的以“皆知”为核心的数字文化建设和思政党建教育云平台发布上市,“皆知”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及党建思政移动学习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思政党建、高校文化、公图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扶贫等不同领域,为全国数字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独特性、全面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服务方案,将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各民族文化发展通过互联网科技产品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使文化建设学习成为一种文化生活习惯,开创了富有时代特点的数字文化及思政教育新途径,实现党在新时代的精准文化扶贫目标。目前该产品已服务于高校、图书馆、政企事业单位、军事单位、党群社区及公共交通枢纽等单位,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创业要脚踏实地做对国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事情。”

完成脚踏实地的资本积累后,“泰聚泰”获得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批复同意并取得证券代码。创办不到三年即成功登陆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成为首家由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创立、并于在校期间在全国性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从组建到挂牌,“泰聚泰”只用了1142天,创下了“云时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新速度”。同时,获得第八届“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企业奖”、“中国移动互联网最佳产品奖”等企业荣誉。企业创业团队受到国家省市领导人的接见和视察,并广受人民日报、中国科技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作为创业达人,马天琛以创业梦,成就中国梦,并不忘回馈社会。马天琛充分利用自身互联网技术优势,深挖“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这个大课题,与国家重点高校合作开发免费赠送教育扶贫的软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数据,为少数民族学生做精准画像,推广学习少数民族本土语言文化等。目前,产学研合作已实现初步成果。马天琛团队已将工作推进到了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的教育精准扶贫尽自己的力量。

向上方能向心,向心才能向善。马天琛发自内心地说:“父母赋予我生命,新时代的中国梦赋予我青春的使命!”

篇16: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事迹1500字

于纪平,男,汉族,共青团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本科生。

他是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成员。他带队参加了全部3场超算国际赛事(ASC、ISC、SC),并包揽全部冠军,使清华超算团队实现了继后的又一次“大满贯”,成为目前大学生超算竞赛唯一实现“大满贯”的队伍。

精于超算,屡获大奖

20对于于纪平说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怀揣梦想,步入了清华的大门,也是这一年,清华大学学生超算队获得了三大国际赛事的“大满贯”。这则新闻引起了于纪平的注意,由此顺利地开启了他的超算之旅。

,于纪平如愿加入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算赛事并斩获颇丰:在SC17比赛中凭借以贝叶斯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的题目MrBayes获得第三名,在ASC18比赛中凭借以冷冻电镜技术的核心应用三维重构软件Relion斩获冠军,在ISC18比赛中凭借以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Nektar++再夺一冠。

20,于纪平带队奔赴美国,参加于达拉斯举办的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比赛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国际赛事,要求参赛队伍需要在3000瓦功率内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并在集群系统上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除了考察成员的计算机“脑力”,比赛设置了采访、参会、海报设计等环节,成员需在比赛中向评委介绍自己优化的应用和正在进行的软件优化设计。团队还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一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具有发表能力的英文论文。

队员们到达比赛地点时,距离正式比赛还有整整三天时间,然而对他们的考验已经开始。他们必须组装调试机器设备,尽可能多地测试每道赛题的运行情况,因为比赛要求正式比赛的48小时内不能对机器进行任何配置的修改。作为队长,于纪平几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等到提交最后一个程序时,通常已是凌晨两三点了。

11月12日晚上七点,比赛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比赛中的神秘应用也被公布——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这个超算领域的经典问题。

按照赛前的安排,队长于纪平和另外一位队员一起负责解决神秘应用。在总时间已经过半时,题目的第二个数据点的编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比赛最后一天凌晨4点,队员们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于纪平回忆:“三个数据点的输入数据均为网络通用数据格式(NetCDF),但是后两个数据使用了旧版的NetCDF文件格式。多次尝试之后,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通过在编译过程中加入对旧版格式的支持后修复了这个问题。”直到最后一天凌晨6点,第二个数据点成功运转起来,于纪平也长舒了一口气。等到其他队员从酒店返回赛场接替监控机器的工作时,他终于可以在赛场的桌子下稍作休息了。

终于,经过三天两夜的“鏖战”,清华超算团队赢得了SC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的总冠军!

此外,他还曾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2013、NOI2014)金牌、2018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亚洲区域赛焦作站冠军、20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东大陆联盟决赛(ICPC Asia East Continent League Final)第三名、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ICPC World Finals)第13名、中国计算机学会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F CCSP)个人金奖第4名、2017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大学生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异奖(Meritorious Winner)等奖项。在国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个人战”中,于纪平脱颖而出,展现了优秀的个人能力;在国际超算比赛的赛场上团队作战,除了过硬的个人能力,这里更加体现出了一个队长的沟通和统筹协调的本领。

致知穷理,勇于创新

丰富的课外竞赛经历并没有影响于纪平的学习成绩,他在大三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为3.80/4,在年级144人中位列第二名。在《VLSI设计导论》课程中,他在完成课程作业时提出的一种求解“矩形包裹面积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在一类测试数据上的效果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已被投稿至相关国际会议。

这种致知穷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他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应用得更加熟练,也促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传播热爱,服务他人

竞赛和学习之外,服务工作也在于纪平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加入计算机系学生算法与竞赛协会比赛部之后,于纪平参与了近十场编程竞赛共计上百人次的赛事组织工作。在CCF软件能力认证、CCF大学生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活动的组织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在《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中,他还主动担任小助教,为同学们准备题目、集体讲解作业、一对一答疑等,他所讲解的部分优秀题目甚至被任课教师编入课程作业。

对他来说,服务他人比赛场成绩更加有意义:通过自己的付出,从而将自己这份对专业的热爱一届又一届地传递下去。这让他并不局限于追逐赛场上的好成绩,而是努力带动院系的更多同学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提升院系科创氛围。

以兴趣始,以深爱终。“搭建更快的计算集群,尽可能发挥出硬件的计算能力,是一件有趣而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将继续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于纪平说道。

篇17: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事迹1500字

从学好思政到讲好思政,从讲好思政到用好思政,四年来,刘强勤学善用,守正创新。他在全国、全省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多所高校进行巡讲《追逐共产主义的光芒》,带动了3000余名青年学生自学自讲思政课。他积极探索“微思政+第二课堂”的新模式,创建青年“学、讲、用”思政微课的交流平台——学“习”社,在大中小学宣讲《强国一代》41场,推送“知行合一”图文129篇,自创爱国主题思政作品《最帅新时代》被团中央收录。

立志修德:学好思政课

刘强从小在农村长大,懂事的他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上小学起就帮父亲收废品贴补家用。看着他的刻苦努力,很多老师都给他提供书本,帮他学习。心怀感恩的他在收到东北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尽己之能,

回馈社会。一直以来他坚持利用假期时间为一些和自己一样的乡村学子义务辅导功课,获得了“吉林省美德青少年”的荣誉称号。

如果说四年来有什么事情是刘强每天坚持必做的,那就是研读马列经典。每一本著作就像珍宝一样,他捧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每一节专业课和讲座,他都格外珍惜、认真记录。课上课后的持续学习,再加上午休和周末坚持在食堂、快递中心做着兼职,长期的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白癜风和急性阑尾炎。三个月的住院治疗,让刘强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出院后他加强身体锻炼,并更努力地和时间赛跑,每天做完全部读书笔记,伴着图书馆闭馆音乐离开。为了练习说课,他常常下课后把桌椅当作学生反复练习。没有电脑,就早早起床用阅览室的电脑修改课件。两个学年下来,他不但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而且还整理出了数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下一篇:新人律师心得(合集7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