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观后感(精选14篇)(三体观后感600字左右)

2025-07-13

篇1:三体观后感

三体观后感

这一片土地曾经水草丰美

孕育出了许仲琳、吴承恩、蒲松龄等一棵棵参天大树

树立了《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等一座座丰碑

还有《山海经》《搜神记》《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八仙过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奇花异草

可不知何时起

水逐渐干涸

风沙肆虐

青草消退

大树枯萎

只剩下那些丰碑在岁月的沧桑中叹息

春天何时回到这里?

忽如一夜东风来

甘霖洒落不毛之地

原野钻出星星点点绿意

一棵茁壮的大树已在春风中挺立

这是一个交友不慎的故事,这是一个太空版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故事。

《三体》

一场想象力的饕餮盛宴;

一部时空跨度空前的史诗巨著;

一场人性演绎的心理大戏;

一次关于宇宙真相的终极探索。

什么是孤独?一个人置身茫茫大海,身无一物,旁边除了海水还是海水。蓝天白云远远地、默默地浮在天上,兴许看都懒得看你一眼。未来还有更甚者,一个人身陷茫茫太空,没有上下,没有声音,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寒冷,周围全是无尽的深渊,你就那样一动不动永远地悬在半空。

先是同类背叛了叶文洁,然后是叶文洁背叛了同类。为什么,这是个问题!还有伊文斯,对同类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憎恶,有多少人留意到这个过程。

从本意出发,叶文洁并不是人类的背叛者,她并不疯狂,只是想改良人类而已。否则怎么会有她和罗辑在杨冬墓前的对话,那不就是为人类留下了一线希望么。

生命诞生于黑暗,却向往着光明。

别崇拜我,我不是你们的上帝。我没有创造你们,你们的出现纯属意外,仅仅是一种偶然,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奇迹。

一个人在海里舀了一瓢水,发现里面没有鱼,也没有虾。于是他说:海水里没有鱼和虾。另一个人听到后忍不住笑了,因为前者的思维还处于虫子层级。

寒冷多于温暖,黑暗多于光明;宇宙各文明间一点也不文明,充满了猜疑和敌意,消除威胁或潜在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对方从地图上彻底抹去。这就是宇宙的真相——黑暗森林法则。

人类文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一个个奇迹的基础上,又催生了更大的奇迹,核聚变发动机、恒星际战舰、引力波天线、太空电梯、太空城、巨树森林、掩体工程、光速飞船乃至后来拥有独立时空的小宇宙,一个比一个惊世骇俗,堪比上帝之手。事实果真如此吗?当超乎人类想象的智子、水滴、高能光粒、黑域、纸片渐次出现,人类瞬间从荣耀之巅跌落无底深渊,渺小、绝望、恐惧犹如毒蛇缠绕着心灵不放。原来,自以为看到了整个大大海的人类,不过是在海边刚湿了一下脚而已。仅仅见到宇宙真相冰山一角的人类立即方寸大乱,不再顾及那些公认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生存成了压倒一切的唯一目标,于是黑暗战役发生了。

云天明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也可能做出非凡之举,即使他平时失败得一塌涂地!所以许多人一生未有非凡之举只因一生未遇非凡之事。

深邃、无垠的星空充满了魅惑,也潜伏着杀机。

生存是一棵大树,什么科学、自由、民主、艺术、人权、宗教等等等等都是这棵大树结出的果实。离开了树谈果实还有意义吗?当生存遭到威胁,所有的果实都得让路,包括爱。程心两次超级失误的根源就在于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她不认同这一点,而韦德意识到了,遗憾的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力,于是悲剧发生了。

现在的我们处在黄金时代吗?地球是人类的且是唯一的伊甸园吗?看完《三体》系列后,我肯定地说:YES!我没有理由不爱这个时代和地球!

爆发膨胀坍缩奇点,再爆发再膨胀再坍缩再奇点……生而复死,死而复生,死亡的终点恰恰是重生的起点,宇宙就在这样的精巧设计中循环往复。至此可以推论出:真正的上帝不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宇宙,而是自然规律。

如果说黑暗意味着保护和安全,那么冷酷和偏执则代表了理性。(对托马斯.韦德的评价)

关于《三体》的终极追问:文明的核心是什么?宇宙间的各个文明真的没法共存吗?如果刘慈欣先生有幸看到,好想知道他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各国可以通过经贸文化交流来共存共荣,那宇宙间的文明呢?)

身为凡人却未走上凡人的路,有时不得不想上帝该想的事,不得不做上帝该做的的事。救世主的经历是离奇的,他(她)的孤寂无处倾诉自不必再说,更让人无奈的是:时而站在荣耀之巅,接受万众敬仰;时而声名狼藉,饱受万众诟病,有人意欲诛之,有人意欲避之。这种峰谷间的极速颠倒切换岂非常人所能承受。

没有爱一切都会失去意义,这是程心的最高准则。因为爱,她犯了两次超级错误。第一次她因为不愿意毁灭两个世界而放弃了对敌人的黑暗森林威慑,使人类险些毁灭;第二次因为担心星环城挑起的战争会摧毁掩体世界而命令韦德停止了曲率驱动研究,结果又使人类在危机来临时丧失了逃出太阳系的机会。第三次同样因为是爱,程心最终做出了无悔的选择。听到宇宙可能会在无尽的膨胀、黑暗和寒冷中永远死去,程心毅然放弃了在小宇宙中偷生的念头,偿还了属于母亲的一切。她的爱超越了爱情 ,超越了亲情,最后超越了生命,同时也顺应了天意。程心,虽败犹荣!

宇宙有时更像一个舞台,各种文明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力争成为主角,并将这种状态永远保持下去。然而再好的表演也有谢幕的时候,无论你是如何的依依不舍。当然,舞台不会只有一场表演,未来的生命也应该有机会登台。所以,幕谢了还有再拉开的`时候,但舞台都没了谁还有机会再登场呢?!所以留给母亲轮回的机会,给未来一个希望,这就是回归运动的本意。

小宇宙就是一个超级啃老工程,他拥有一个完全独立于宇宙的时空。即便外面的宇宙永远的死去,它也能使住在里面的人凭借从宇宙搬来的资源悠然自得地活下去。

程心是有爱的人,她对生命充满了爱和敬畏。爱让程心犯错,爱也让程心伟大。

原来生命并非至高无上,在生命之上还有宇宙和自然规律,这就是道。程心将自己融入了道,做到了天人合一。

三体用科技的酒瓶装下了用中国原料酿造的美酒,这种原料就是道家的精神和智慧,读起来醇香馥郁回味悠长。

爱一个人,你可以送她鲜花、戒指、房子、车子……但云天明不同,她送给爱人的竟是一颗星星,而且是在对方毫不知情的前提下。第二次他送给爱人的是人类文明存续的希望,只不过这个希望阴差阳错地破灭了。第三次他送给爱人的是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小宇宙。云天明的爱如此地烂漫,如此地深沉,真男人也!

宇宙在人类眼中看似古朴、原始,却不知它受过多少文明的糟蹋和蹂躏,早已不是本来的模样。

罗辑和云天明,一个天性凉薄,一个少人疼爱,只因有一个深爱的人,便殚精竭虑地负起了拯救人类的责任。理由就这么简单,只要有一个人值得这么做,那就全力以赴,爱屋及乌概是此意吧!.

篇2:小说《三体》观后感精选

科幻小说《三体》是比较火的一部国产科幻小说,我刚读完了第一部,简单谈谈对他的感悟。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而更像是一部哲幻小说,通过末世状态来讨论哲学概念。

首先,三体问题是一个数学猜想,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现有的数学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测。由此便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宇宙有规律吗?如果没有,那么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个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们的出现就是个偶然,如果我们的世界本是个偶然,那么我们的未来呢?这实际上是小说设计的一个大背景,在第一部中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呢?作者通过三体文明世界最后的计时钟摆给了我们一个选择,那个在倒计时星球毁灭的钟摆是对规律的渴望还是对混沌的畏惧呢?对这个一点也不科幻而且真实的有点可怕的背景你是否有点不寒栗呢?

不用害怕,上面那个问题太大了,现实世界最终答案还未定,也许有一天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会给我们答案。但小说围绕故事主线展开更像是一场哲学的探讨。小说中对逻辑方法在认识论中应用的讨论:先普及一个知识,逻辑学中认为论证是有两个方法,演绎与归纳,演绎就是由一个真理论证出另一个真理,只要前置真理为真,而演绎方法是对的,那么结论就是真的。而归纳则举例论证,归纳结果是不保真的,他只是给出一个更为合理的结果。好了,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来看作者写的几次三体模拟游戏中的经历了。这五次游戏经历是物理学史的缩影也是逻辑法则在认识论中的应用。

第一次,周文王。文王引导主角汪淼第一次进入三体模拟游戏中,给出了一个看似混沌的世界,文王给出了自己摸索这个世界(建立宇宙模型)的理论:阴阳二元论以及他的六十四卦(宇宙模型)。并通过后期墨子与伽利略的口说出了文王的逻辑方法,他是一种简单的观察归纳法,而归纳的结果归于一种冥想假设,这个假设仅仅通过简单验证就建立一个抽象模型,于是很快就失效了。这是早期物理学。

第二次,墨子。墨子开始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并开始建立实体模型来验证其归纳的结果,但其模型的建立仍然是一种冥想的结果,只是比文王进步在建立了一个看上去更符合现实世界的模型,这个模型已初步摆脱抽象。但依然很快失败,因为这个模型的建立是忽略了观察中看似微小的现象-飞星的出现。至此,汪淼以中国为背景在游戏中的进程走到了尽头,似乎作者暗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停滞。

第三次,伽利略与格里高利教皇。汪淼以哥白尼的名字再次进入游戏,带着三体理论来到教皇面前,伽利略介绍了他的方法,这时归纳法已经进化到观察归纳验证再归纳的阶段。但仍然没有跳出归纳的范畴,而教皇听完汪淼的三体论后就要烧死他的举动是在暗示中世纪宗教对科学的打压。

第四次,牛顿与冯.诺依曼。这是由于汪淼带来三体论,或者说是三体问题后,游戏开始进入第二级,牛顿与冯.诺依曼登场了。牛顿为三体讨论带来了演绎论证的基础,前置真理三大定律与数学计算方法微积分,而冯.诺依曼要解决计算速度问题,他带来了计算机。这时论证方法已进入演绎时代。于是解方程是主要问题了。当然这次解方程没有成功是因为前置真理的缺憾(没有考虑引力摄动,因为牛顿不知道广义相对论)。前置真理不为真,演绎结果肯定错误。

第五次,爱因斯坦登场了。他带来相对论,并对牛顿的三大定律进行修正,这下前置真理为真,计算工具也足够强大了,但是绝望出现了,三体问题依然无解。爱因斯坦绝望的说出,上帝是个无耻的赌徒,他彻底抛弃了我们。于是人们竖起一个墓碑,就是一个巨大的钟摆,来倒计时世界的毁灭,样式与伏羲竖起的钟摆是一样的,这似乎预示着人类从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之日起就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于是游戏结束了,三体无解,世界最终要毁灭,那剩下的就是逃离三体世界。在一个我们既知理论体系里,最终证明三体无解。这个结论在我看来一点也不科幻,而是对现实世界的绝望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篇3:小说《三体》观后感精选

《三体》是一部构思严谨,场面宏大,想象力丰富的长篇科幻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有3个太阳的一颗行星上的外星文明,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在经历了200多次的文明毁灭后,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家园远征地球。三体人在军事科技方面远超地球人类,他们利用先进技术锁死了人类的基础科学,使人类的科技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人类世界陷入了一片大恐慌中。两个世纪后,终于有人发现了令三体世界畏惧的秘密,宇宙黑暗森林法则,每一个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将被更强大的外星文明彻底的从宇宙中抹去。借助这一发现人类以向全宇宙公布三体世界的位置坐标相威胁,暂时制止了三体对太阳系的入侵,使地球与三体建立起脆弱的战略平衡。但最后人类还是由于自己的骄傲自大,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太阳系。

这本书不仅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合震撼人心的对宇宙奇观的描写,也融入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天文学和物理学。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对人性合道德的深刻解读。“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要五分钟。”在人类已经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时,五艘太空战舰放弃战斗,飞入无边无际的太空,为人类文明留下了最后的火种。由于资源合食物的不足,必须牺牲一部分人,他们杀死了自己的同伴,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的盘中餐。第一次三体危机结束后,这些人以反人类罪被判处死刑。人们唾骂他们失去了人性,不能算是人了。然而,几十年后人类世界再次陷入危机,粮食变得十分短缺,于是人们开始互相残杀,每个人都变成了粮食,一个人如果不吃掉粮食,就可能被粮食吃掉。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些曾指责自己的同类反人类的人,也不再想自己做的事是不是反人类了,也不再考虑自己是否违背了人伦道德了。人总是这样,把别人的错误无限的放大,给自己的错误找无数的理由。所以当你指责别人有错时,请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那你无权指责他人。

下一篇:有关扫墓的观后感精选400字(精选14篇)(扫墓的观后感300字)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