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
北京大学邵永海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林寒涧肃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礼记·月令》。 同源词 肃:收缩,收敛。萧:冷清。 严肃:板着脸,舒张不开。
祸起萧墙萧墙:一进大门时候,有面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2、常有高猿长啸
啸,吹声也,古人吹长啸。 唐《封氏》: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3、属引凄异 属引:连绵不断。
(1)《说文》:属,连也。从尾,蜀声。 (动物后面连属着尾巴)
(2)《史记.大宛列转》:“而发天下七科讁,及载备(干粮)给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这里连属是同义词连用。 (3)《说文》:“引:长也,开弓也,从弓。”
(4)段注:施弦于弓曰张,钩弦使满以竟矢之长亦曰张,是谓之引。凡延长之称、开导之称,皆引伸于此。
(5)《小雅.楚茨》、《大雅.召旻》毛传皆曰:“引,长也。”
拉弓——引申:拉长,延长,开导,引兵而退。 4、谷
: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 。
: 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
5、小结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山水游记的重要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很多文人寄情于山水间。他们笔下的山水都是那么真实,这与唐宋朝的山水有很大的区别,唐宋文人的游记中,山水成为一种意境,从中得出哲理。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二)
1、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发展的时期,带有骈文的特色。 2、总写三峡
一、《说文解字》成书于100年至121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1、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2、许慎,字叔重,汝南邵陵人。东汉和商永十二年开始写作《说文解字》。 3、《说文解字》从字形出发,阐述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的关系。 炳,明也。从火,丙声。(形声) 想,冀思也。从心,相声。 析,破木也。从木,从斤。(会决)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声训)(会意)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会意) 刀,兵也。象形。
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匕,从匕。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指事) 4、注音方法:譬况法、直音、反切。
(1)譬况法:汉代汉字注音的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打比方的方式来给一个字注音,读若某。(读若,读得差不多像这样字就可以了,后面还能注明把这个字读得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可以了。)
(2)直音:古汉语的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注音。
(3)反切: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受梵语的启发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即用两个字给一个汉字注音。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三)
《说文解字》的部首一共540部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1、部首的建立,是许慎的重大创造。本为来汉字就是凭形体
2、许慎在540个部首的次序安排上是煞费苦心的。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这样就等于把540个部首分成若干大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义符的作用,从而更确切地了解意义。
3、《说文》每一个部首内部的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的。例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列木名,其次列树木的各个部分,其次再列木制品。 木、橘、橙、柚、 柿、梅、杏、桃
木杪mù miǎo树梢;桡ráo;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四)
训诂:解读古书。
小徐本 大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