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图(2)

2025-11-24

d 、d1 、d2 ——— 钢筋直径 s 、s1 、 s2 ——— 钢筋根数 (2)常见的梁上部通长筋标注格式 ①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1

2 25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用于双肢箍)。 ②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2 2

25 + 2 22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两种规格,其中加号前面

的钢筋放在箍筋角部)。

③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3 6 2根)。

④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4(“+”号前面的是上部通长筋)

2 25 +(4 12) 表示的是:梁上部钢筋:2 25为通长筋,4 12为架立筋。

⑤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5(“+”号前面的是上部通长筋)

3 22;4 20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3 22,梁下部通长筋 4 20。

(关于“上部通长筋”的概念及连接问题详见“框架梁节点构造”一节。

2.2.6 梁的架立筋标注

架立钢筋是梁上部的纵向构造钢筋。 (1)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

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是: s1φd1 +( s2φd2)

——“+”号后面括号里面的是架立筋

其中: d1 、d2 —— 钢筋直径 s1 、s2 —— 钢筋根数

(2)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

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是:s1φd1 +( s2φd2) 或者是:( s2φd2)

( s2φd2)格式,表示这根梁上部纵筋集中标注全部采用架立筋。 (3)常见的几种格式

①抗震框架梁KL1的上部纵筋标注如下:

2 25 +(4φ12) 表示的是: 2 25为上部通长筋,4φ12为架立筋。

6

25 4/2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两排钢筋:第1排4根,第2排

②非框架梁L1的上部纵筋标注如下;:

(4φ12) 表示的是:梁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架立筋4φ12. (4)关于“架立筋”标注的几个问题

①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标注“架立筋”?架立筋与箍筋肢数有什么关系?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对于“两肢箍”的梁来说,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2 25”就完成足够了。但是,当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必须把“架立筋”也要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应标注为“2 25 + (2φ12)”,圆括号内的钢筋为“架立筋”。

所以,只有在箍筋肢数多于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时,才需要配置架立筋。其计算公式如下:

架立筋的根数 = 箍筋的肢数 – 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架立筋的根数、箍筋的肢数与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对梁的钢筋标注和阅读结构施工图时,一定要注意遵守这种制约关系。

②在某结构施工图中,抗震框架梁KL1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2 14),请问这样的标注正确吗?所标注的(2 14 )是架立筋吗?

A根据抗震规范的规定,抗震框架梁KL1必须有两根上部通长钢筋,所以上述的标注是错误的。正确的标注是:2 14 。

b如果是非抗震框架梁,或是非框架梁,其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2 14)是正确的。此时可以理解为这根梁“集中标注全部采用架立筋”。但是这并不排斥梁原位标注支座负筋。当这根梁的支座负筋直径较大时(若为2 25),则 14与 25的搭接长度为150mm 。

2.2.7 梁下部通长筋标注 (1)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格式

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格式是: s1φd1 ;s2φd2 ——其后面的s2φd2是下部通长筋。

其中:d1、d2 —— 钢筋直径 s1、s2 —— 钢筋根数 (2)梁下部通长筋标注实例 3 22 ;4 20

3 22为梁上部通长筋,4 20为梁下部通长筋。

(3)关于梁下部通长筋标注的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

7

因为框架梁在设计时要考虑抗震作用,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至少应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上部通长筋,这两根上部通层筋应绑扎在箍筋角部。由此可见,上部通长筋系为抗震而设置的,

与梁的跨度及所受竖向荷载无关。

②为什么下部通长筋是梁集中标注的“选注项”

因为下部通长筋系为抵抗正弯矩而设置的,它与梁的跨度和竖向荷载有直接的关系,这与梁的支座负弯矩筋类似。所以,从归类来讲,梁的下部通长筋与梁的上部支座负弯矩筋为同一类。因此,就将下部通长筋定为“原位标注”的必注项,“集中标注”定为有条件的选注项。

当各跨梁不同的时候,不可能存在“下部通长筋”,只有在各跨梁的下部通长筋存在”相同部分“时,才有可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为“下部通长筋”。

③如果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标注时标注了下部通长筋,在施工中这些通长筋必须设置成为通长筋吗?

当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标注时标注了下部通长筋时,如果这根贯通的下部通长筋不超过钢筋的定尺长度,可以把它作为贯通处理,如果超过了钢筋的定尺长度,,则可采用按跨锚固的方法处理。

例如03G101—1中某工程的KL5,就不可能有下部通长筋,而该例工程的KL1,4跨梁的下部通长筋存在“5 25”的相同部分,才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下部通长筋5 25’

2.2.8 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

8

(1)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

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是: Gsφd (G表示“侧面构造钢筋”) 其中: d —— 钢筋直径

s —— 钢筋根数

(2)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实例

G4φ12 表示的是:梁的两侧共配置4φ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2φ12。

(3)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①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师在施工图上明确标注的。可详见03G101—1图集第62~65页。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②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拉筋在施工图上是不标注的,施工和预算人员要根据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规定来布置拉筋,如:当梁的宽度≤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的宽度>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2.2.9 梁受扭钢筋标注

梁的“侧面受扭钢筋”也称为“侧面抗扭钢筋 (1)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

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是:Nsφd (N表示’“侧面抗扭钢筋“) 其中: d —— 钢筋直径

s —— 钢筋根数

(2)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实例

N6 22 表示的是:梁的两侧共配置6 22的抗扭钢筋,每侧面各配置3 22 。详见03G101—1图集第62~65页。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l (非抗震)或lle(抗震)。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与框架梁下部纵筋相同。

(3)关于梁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的几个问题 ①梁的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

“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通常把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按其构造的规定,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应在梁的侧面进行“等距离”的布置。其“拉筋”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②梁的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有什么不同点?

9

a“构造钢筋”是按结构构造而设置的,不必进行力学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0.2.16条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的0.1%,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hw —— 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工字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B“抗扭钢筋”必须进行抗扭计算后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 03G101—1图集对梁的侧面“抗扭钢筋”有以下的要求:

a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方式同于框架梁下部纵筋。对于端支座来说,梁的抗扭纵筋应伸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15d的直钩,并保证其直锚水平段长度≥0.4l*E;对于中间支座来说,梁的抗扭纵筋应锚入支座的长度≥l*E,并且超过柱中心线5d。

b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l (非抗震)或lLe (抗震)。

c梁的抗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当梁的箍筋为多肢箍时,应做成“大箍套小箍”的形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0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应由设计师确定。标注“G”的钢筋是构造钢筋,标注“N”的钢筋是抗扭钢筋。

2.2.10 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 (1)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格式

一般楼层顶板结构其梁顶标高与顶板(楼面标高)应为同一标高。但是,当梁顶与板顶不在“同一标高”时,就要在梁标注中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方法是在圆括号内写上梁顶面与板顶面的标高高差。

当梁顶比板顶低的时候,注写“负标高高差”;当梁顶比板顶高的时候,注写“正标高高差”。

(2)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格式实例

(- 0.100) 表示的是:梁顶面比楼板顶面底0.100m 。如果没有此项标注,则表示梁顶面与楼板顶面为“同一标高”。

2.3 梁的原位标注

10


钢筋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水浒传120回每回故事梗概(1~70回很详细,很好用,结尾有惊喜)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