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2.6-2 中空玻璃中间层充惰性气体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性 能 初始气体含量 技 术 指 标 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应≥85%(V/V) 水气密封耐久性能 水分渗透指数I≤0.25,平均值Iav≤0.20 充气中空玻璃经气体密封耐久性能试验后的气体气体密封耐久性能 含量应≥80%(V/V)
4 镀膜中空玻璃应在合片前,做膜层与密封胶的相容性试验,离线Low-E镀膜玻璃在合成中空前应进行边部除膜处理。
3.2.7 标准化外窗中的五金配件、附件、紧固件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五金件 通用要求》JC/T 212等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材质应以奥氏体不锈钢为主;不得使用铝质合页,外窗用连接螺栓、螺钉应使用不锈钢紧固件,不得采用铝及铝合金抽芯铆钉作为外窗构件受力连接紧固件,窗扇用角码应采用尼龙、铝角码等材料,不得采用PVC材料;
2 滑撑、合页铰链、滑轮等承重五金件应经荷载计算正确选用; 3 平开窗应选用具有多点锁闭结构的锁具。
3.2.8 标准化外窗中密封及弹性材料除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使用酸性硅酮胶,密封胶应与所接触的各种材料相容,并与所需粘接的基材粘接;
2 不得使用PVC密封胶条;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等热塑性弹性密封胶条;
3 推拉窗应采用硅化加片毛条,不得使用非硅化毛条和非硅化加片毛条;推拉窗采用密封胶条时,宜采用低阻力自滑润的热塑性弹性密封胶条。
3.2.9 外遮阳一体化窗中的硬卷帘、织物卷帘、金属百叶帘、内臵遮阳中空玻璃等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外遮阳构件质量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要求,组装一体化后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表3.1.2要求;
9
2 硬卷帘、织物卷帘和金属百叶帘与外窗组合后应具有在室内拆装维修功能; 3 外遮阳构件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9的要求;
表3.2.9 外遮阳构件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 外遮阳产品 硬卷帘 织物卷帘 金属百叶帘 遮阳系数 ≤0.15 ≤0.20 ≤0.15 传热系数 / / / 耐久性 伸展收回≥1.5万次 伸展收回≥1.5万次 伸展收回≥1.5万次 操作力 伸展状态: 内臵遮阳中空参见附录C 玻璃制品 收回状态: ≥0.60 符合 JG/T 274要求 伸展收回≥3万次 ≤2.0 W/ (m〃K) 开启关闭≥6万次 2 4 外遮阳构件的选用可参考附录B和附录C。
10
3.2.10 标准化外窗的主要立面及开启形式宜符合图3.2.10的规定:
图3.2.10 标准化外窗的主要立面及开启形式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注:Ⅰ~Ⅳ用于各系列尺寸;Ⅴ~Ⅷ用于C180;Ⅸ、Ⅹ单扇窗用于厨房、卫生间。
Ⅸ
Ⅹ
11
3.2.11 标准化外窗产品最大尺寸可按公式(3.2.11-1、3.2.11-2)计算,加工制作尺寸偏差不应大于2 mm。当后装式不能满足采光性能要求时应按前装式设计计算。
b(h)=B(H)-12┄┄┄┄┄┄(3.2.11-1)前装式 b(h)=B(H)-90┄┄┄┄┄┄(3.2.11-2)后装式
式中 b—外窗宽度(mm) h—外窗高度(mm) B—洞口宽度(mm) H—洞口高度(mm)
3.2.12 标准化外窗应有安装纱窗的构造措施。
3.2.13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各单一朝向及不同楼层的外窗性能设计等级应统一取值。
3.2.14 标准化外窗设计时物理性能宜参照附录A选用。
3.2.15 标准化外窗和遮阳一体化窗设计时热工性能宜参照附录B、附录C选用。
12
3.3 标准化附框
3.3.1 标准化附框型材截面厚度尺寸应为24±0.5mm;宽度尺寸不小于55 mm,尺寸系列宜按宽度划分为:55、60、65、70、75、80、90、100;宽附框应根据建筑完成面厚度设计并应有滴水构造。
3.3.2 标准化附框及型材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 标准化附框及型材性能及技术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6000h) 7 截面厚度方向热阻(m〃K) / W 2性 能 静曲强度 MPa 高低温反复尺寸变化率% 低温落锤冲击 型材握螺钉力 N 连接角最大破坏力N 耐候性静曲强度保持率% 技术指标 ≥35 ≤0.3 无破裂 ≥3000 ≥800 ≥80 ≥0.28 注:标准化附框及型材性能试验方法见附录D的规定。
3.3.3 标准化附框最大组装尺寸应为洞口尺寸加48mm,组装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 标准化附框组装后尺寸偏差
项目 高度 宽度 对边尺寸差 对角线尺寸差 偏差(mm) ±1 ±1 1 2 检测方法 在宽度方向距边100 mm处取两点用卷尺测量 在高度方向距边100 mm处取两点用卷尺测量 高度或宽度方向两次测量差值 用卷尺测量两对角线方向尺寸,求差值 3.3.4 标准化附框组角应牢固,角缝处应密封处理,角缝处不应出现渗漏水;组角不得采用焊接工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