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事物的面前》(杜印等)等。 2、写“农村的生活和斗争”: 《春暖花开》(胡丹沸)、《妇女代表》(孙芋)。 3、表现“革命历史”和朝鲜战争: 《战斗里成长》、 (胡可)、《万水千山》(陈其通)。 4、历史题材: 老舍《龙须沟》,曹禺《明朗的天》等。 “第四种剧本”:
主张突破“工农兵剧本”, 如老舍 《茶馆》(1957)。 “工农兵剧本”:
工人剧本——先进和保守的斗争; 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 部队剧本——我军和敌人的军事斗争 10.散文
?一、当代的“散文”概念 △边界模糊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抒情性散文”,其特征近于“五四”初期的“美文”,又称“艺术散文”。侧重内部世界(情绪世界、心灵世界)的抒发、表现。
?广义的散文:除“美文”之外,还包括“叙事性”的 “报告文学”与“特写”,以议论为主的文艺性短论(“杂文”、“杂感”、文学性的回忆录、人物传记等。) △杨朔、秦牧、刘白羽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 刘白羽(1916- )时代的抒情。主要作品《日出》、《长江三日》等。
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记叙事件与描绘场面结合,抒发激越的感情。“战争----现实”互为观照模式。 11.白洋淀诗群
极其特殊的诗歌“流派” 1、郭路生(食指)(1948- )1966-1969年间的作品:《相信未来》、《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2、芒克早期受普希金的影响,如《天空》:后期的创作愈来愈接近叶赛宁。“乡村最后一个诗人”
3、诗人多多(1951-) 4、诗人北岛(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