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衡量自己行为标准,人格化是人际关系理论是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取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部分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27、简述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论
答案要点: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类型论,是用特质论的观点来改造类型论,其类型论中的类型实际上是更具有一般性的特质或者更高水平上的特质,因此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论在本质上是特质论。艾森克把多数人格特质归于三个基本的纬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并以神经活动中的兴奋—抑制过程为基础构建各水平的人格层次结构,人格的最基础层次为L1,表示神经过程的兴奋-抑制水平,是构成其人格理论的基础,以这一层为基础可获得事实,由此表现为第二层次L2,这些现象和事实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出现第三层次L3,这就是特质和行为习惯,最后,这些态度、精神面貌或状态等方面都具有特殊表现,这就是人格的第四层次。并制定了EPQ人格问卷来测量不同的人格类型。 28、举例说明弗洛伊德的主要自我防御机制
答案要点:弗洛伊德认为“三我”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人格的内部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内部冲突产生的焦虑,自我发展出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叫做自我防御机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压抑,把童年创伤性的经历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减少焦虑,举例说明;②否认,举例说明;③投射,举例说明;④反向作用,举例说明;⑤合理化,举例说明;⑥替代和升华,举例说明
29、简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案要点:艾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是一致的,他把人格的发展扩展到人的全程,提出了毕生发展观,但是他不强调性本能的作用,而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社会经验上:①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形成希望的人格特质;②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形成意志的人格特质;(1-3)③主动对内疚,形成目的性的人格特质;(3-5)④勤奋对自卑,形成能力的人格特质;(5-12)⑤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形成忠诚的人格特质;(12-20),⑥亲密对孤独((20-24)),形成爱的人格特质;⑦繁殖对停滞(25-65),形成关心的人格特质;⑧自我整合对绝望(65以后),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矛盾冲突,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30、简述奥尔波特的关于人格特质的观点
答案要点: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的一般的行为倾向;②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③特质具有动力性④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⑤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⑥特质和道德或者社会判断不同义⑦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⑧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他还阐述了健康人格的特质特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具有现实性知觉、具有自我客观化、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31、简述卡特尔关于特质的分类
答案要点:卡特尔认为,特质是建筑人格的基石,因此特质概念是其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①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他认为某个人所具有的特质是个别特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集团成员所具有的特质是共同特质;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特质原来的集合,zhex这种集合只是表现了许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或多或少地聚集在一起,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变量,控制着表面特质的变量,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者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③动力特质,是指促进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们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有三种主要的动力特质:能、外能和辅
助。每种人格特质的发展都受到遗传和环境两者的相互作用。
32、简述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 答案要点:罗特研究力图建立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一个人在某种社会情境中会做何种行为的学说,这就是行为预测理论。①罗特认为,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他所能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认为实现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成功率有多大)②行为潜势--对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③预期表示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中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也就是他对自己在该情境中做出该行为会得到该结果有多大信心,多少把握。我们在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发生时,应该以他本人认为自己能否成功为标准,因为每个人选择他的行为时,都是基于自己的看法来最终做出决定的。④强化的效价,指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者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表示的是某个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⑤罗特还强调对某一个行为的发生率的预测一定要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相联系。
33、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异同
答题要点
(1) 关于人格结构。
(2) 关于人格的发展。 (3) 对人性的态度。 (4) 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 (5) 关于研究方法。 34、简述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答题要点 (5) 口腔期。
(6) 肛门期。 (7) 性蕾期。 (8) 潜伏期。 (5) 生殖期。
35、简评荣格分析心理学
答题要点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3) 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4) 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 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36、列举并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至少列出三种)。
答题要点 (1) 压抑。 (2) 否认。 (3) 投射。
(4) 反向作用。 (5) 合理化。 替代和升华
37、简述多拉德和米勒提出的学习的四个要素
答题要点
(1) 内驱力。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分为原生内驱力和
二级内驱力两种。(2) 线索。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3) 反应。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4) 强化。强化是指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38、简述关于特质论的争议 答题要点
(1) 对特质论方法的批评
争论一:特质测验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
争论二:跨情境的一致性证据缺失。
(2) 为人格特质论辩护 材料收集的说服力。 有关特质的证实。 10%变异的重要性。
39、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
答题要点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3) 主动对内疚。(4) 勤奋对自卑。(5) 同一性角色混乱。(6) 亲密对孤独。(7) 繁殖对停滞。(8) 自我整合对失望。 40、第三势力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
(1) 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
a、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 b、人性是天生善的 c、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反对不研究价值的纯科学心理学和主张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看法上他们却各持己见:a、罗洛?梅的存在主义价值观 b、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然主义价值观c、奥尔波特的现象学价值图式
4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题要点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颇有影响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
人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一般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2、简述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答题要点
(1) 传统心理学的影响
a、早期实验心理学:如感知觉、反应时、注意等的研究。b、格式塔学派的影响:研究的整体性和内部机制。 C、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方法上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2) 邻近学科的影响 a、 计算机科学:人机认知过程类比。 b、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四、实例分析
1、答题要点:
(1)精神分析:认为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差异影响很大。每个人都有一种
无意识的死的本能,但一个健康的人不会自我毁灭,所以冲动转向外面(攻击)。
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向自己生气(抑郁)。 (2) 特质论流派:人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点上。攻击行为稳定性的
个体差异(攻击)。抑郁是因为有一种抑郁特质的存在(抑郁)。
(3)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认为人本
善,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来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攻击)。用自尊解释抑郁。即经常为抑郁所困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抑郁)。
(4) 行为主义流派: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是稳定的行为方式的原因。攻击行为来自于学习、模仿和社会性学习(攻击)。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抑郁)。
(5)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差异。探索的焦点是富于攻击性的人
是怎样加工信息的,即人们攻击是由于受其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攻击)。认为人们会保持一种解释事件的稳定方式,经常抑郁的人倾向于以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不可控制的事件(抑
郁)
2、答题要点:
(1)精神分析:焦虑是冲动引起的结果,而自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危险的或是不愉快的信号去反应,从而产生了防御机能,这就是他的“第二焦虑理论”,也称作“焦虑的信号理论”(弗洛伊德);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霍妮);没有获得安全感导致焦虑,它是在人际关系中发生的(沙利文)。(回答正确一种即可)
(2) 特质论流派:人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点上。焦虑是因为有一种
焦虑特质的存在。
(3) 人本主义流派: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其存在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体验,是一种不确定性和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4) 行为主义流派: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是稳定的行为方式的原因。焦虑来自于学习、模仿和社会性学习。
(5)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差异。探索的焦点是焦虑的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即人们焦虑是由于受其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
3、答题要点:
(1)精神分析:人的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人本主义流派:缺乏关爱的环境对儿童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而
这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3)行为主义流派: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是稳定的行为方式的原因。行为来自于学习、模仿和社会性学习。 4、答题要点:
(1) 自我防御机制的含义。
(2) 本例中的问题是防御机制中的替代(或转移)作用。
5、答题要点;
(1)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2)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思想。 6、答题要点:
(1)行为主义的行为矫正理论。
(2)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疗法。
7、答题要点: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2)观察学习的含义 (3)观察学习的特点 8、答题要点:
(1)马斯洛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2)约拿情结的含义及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9、答题要点:
(1)人是科学家的理论假设。 (2)凯利的模板匹配理论。 10、答题要点:
(1)不同的人格是因为信息加工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2)由于个体图式的不同,人们感知环境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将人本主义称为第三思潮,其主要贡献表现在哪里?
答案要点:①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背景,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 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的中心论点
③简要介绍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马斯洛,罗杰斯等) ④主要贡献(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 2、论述你对人格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理解 答题角度提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①人格形成的动力 ②人格的结构
③人格发展的阶段
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⑤如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开放题)
(也可就某一理论关于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加入个人的理解)
3、如何理解潜意识理论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要点:潜意识理论的研究内容,就是把人的意识做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划分为不同的研究的层次,潜意识就是指对我们多不能意识到的那部分意识的研究,主要有
①弗洛伊德的研究,内容有: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三我人格结构中本我的主导作用,压抑无意识欲望导致焦虑,对自我的防御机制的研究;
②荣格的研究,把潜意识分为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给心理学研究加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重视文化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③影响:把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带入心理学研究范围,并开创了独特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人格发展的动力、结构和发展阶段的问题,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集体潜意识的研究促进了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4、如何理解自我,如何研究自我?
答题角度提示:以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为着眼点,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自我心理学家(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