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五》原文及翻译(共10篇)(水经注原文)(16)

2025-07-22

又往东流到江夏郡云杜县,注人沔水。

应韵《 十三州记》 说:从江水分支流入河水的是夏水的水源,夏水一名,是由分江而来的。冬天水涸断流,到了夏天又有水流通了,所以有夏水之称。此水既有中夏的称呼,也就包含了大夏一名了。水流注入处,称为堵口。郑玄注《 尚书》 ,释沧浪之水时说,现在叫夏水,来源相同,只是年代久远,名称也变了。刘澄之著《 永初山川记》 说,夏水,古文以为就是沧浪,《 渔父》 歌中曾唱到它。照此说来,夏水应当是从河水流过来的。但现在看来,夏水是江水分支流入河水,而不是从河水注入夏水的。若是河水注入夏水,那么就势必往西南流,不会有《 尚书》 中又往东流的说法了。我也以为不是如此。从堵口以下起,河水统兼夏水之名,与江水汇合,称为夏油。《 春秋左传》 说,吴攻楚,沈尹射逃到夏纳。杜预说:汉水曲折长流入江,汇流处就是夏口。

羌水发源于羌中县参狼谷。

羌水俗称天池白水。《 地理志》 说:发源于陇西羌道,往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边,宕昌城西北距天池五百余里。羌水又往东南流经宕婆川城东边,向东南流去。从前姜维进犯陇右,听说钟会已进入汉中,就领兵退回。他知道雍州刺史诸葛绪驻兵于桥头,从孔函谷将往北路走,诸葛绪在这条路上拦截他,但姜维却改走北路。他渡过桥头,进入剑阁,诸葛绪去追,却没有追上。羌水又往东南流,阳部水注入,阳部水发源于东北的阳部溪,往西南流经安民戍,又往西南注入羌水。羌水又往东南流经武街城西南,又往东南流经蔑芦城西边,羊汤水注入。羊汤水发源于西北方阴平北境的汤溪,往东南流经北部城北边,又往东南流经五部城南.边,往东南流,在右边汇合了妾水。妾水从西南流来,水源所出处不远。羌水又流经葭芦城南,流经余城南,又往东南流,在左边汇合了五部水。五部水有两个源头,出自南五部溪和北五部溪,往西南流,合成一条,然后转向东南,注入羌水。羌水又往东南流,到桥头汇合了白水。桥头东南距白水老城九十里。

又往东南流,到广魏郡白水县与汉水汇合。又往东南流过巴郡阖中县,又往南到垫江县东边,南流人江。

涪水发源于广魏郡涪县西北。

涪水发源于广汉属国刚氏道的徼外,往东南流经涪县西边。涪县就是王莽的统睦减宫进军攻破涪城,就在这里杀了公孙恢。从这里溯流而上,县境内有潺水,潺水发源于潺山,水源有金银矿。用水来淘取矿砂,用火来熔冶,就可以制成金银。潺水流经潺亭,注入涪水。涪水又往东南流经绵竹县北边。减宫从涪江逆流而上,直到平阳,公孙述的部将王元投降,于是攻取了绵竹。涪水又往东南流,与建始水汇合。建始水发源于平洛郡的西溪,先往西南流,然后转向东南,注入涪水。涪水继续往东南流,经过江油戍北边。邓艾从阴平景谷小路跋山历险奇袭蜀国,就是经过江油、广汉的。涪水又往东南流经南安郡南边,又南流与金堂水汇合。金堂水发源于广汉新都县,往东南流,注入涪水。涪水又往南流,分出一条支水,西经广汉五城县,叫五城水,又西流到成都,注入江水。

往南到小广魏,与梓渔水汇合。

小广魏,是广汉县地区,王莽改名为广信。

梓潼水发源于该县北界,往西南注人涪水。

小广魏,就是旧时的广汉郡,公孙述改名为梓潼郡。刘备嘉奖霍峻守霞萌有功,又划广汉北部另立梓渔郡,派霍峻当太守。县里有五位姑娘,蜀王派遣五个兵丁去迎她们,到了这里,看见一条大蛇爬进山洞,五个兵丁去拖它,拉崩了山,五个兵丁和五位姑娘都被压在下面,因此称此山为五妇山,又叫五妇候。驰水就发源在这里,又名五妇水,也叫潼水。这条水发源于山中,往南流经梓潼县,王莽改名为子同。水从县南流经涪城东边,又往南注入涪水,汇流处叫五妇水口。

又往西南流,到小广魏以南注人垫江。

也有人说,涪水到这里注入汉水,又称内水。往北流经垫江。从前岑彭和减宫从江州出发循涪水而上,公孙述命令延岑在沈水部署强大的兵力。藏宫左翼为步兵,右翼为骑兵,在两边拥着船前进,声势震动整个山谷,大败延岑军,斩首和落水淹死的多达万余广,把整条江水都弄浑浊了。沈水发源于广汉县,下注于涪水。

涔水发源于汉中郡南郑县东南的旱山,往北流到安阳县,往南注人沔水。

涔水就是鬵水,往东北流经成固南城北边。城在山上,有人说是韩信开始修筑,也有人说是张良创建,不知到底是谁造的。义熙九年(413 ) ,索遐当果州刺史,身在成固而设治于此,所以叫南城。城周长七里,前临山涧,四周山谷环绕,悬崖绝壁高达百丈。从北边谷口到城东门,沿山边循着溪涧走,从盘旋曲折的山路登山,约五里余,才到城里。城北水上旧时有浮桥,可通滓水北岸。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一道浮桥跨过酒水,可到北城;这座城就是大成固县的治所。鬵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流经馆北,北流到安阳,在左边注入沔水,汇流处叫三水口。

篇7:《搜神后记·卷五》原文阅读及翻译

《搜神后记·卷五》原文阅读及翻译

东坡书李后主去国之词云:“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以为后主失国,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予观梁武帝启候景之祸,涂炭江左,以致覆亡,乃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其不知罪知已亦甚矣!窦婴救灌夫,其夫人谏止之,婴曰:“候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梁武用此言而非也。

译文

苏东坡写南唐李后主亡国后被押往东京开封的情景说:“最是苍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认为李后主亡了国,应当在祖庙门外恸哭一场,以向人民谢罪,然后起程,但是他却对着宫女听音乐,所以写此词以讥之。我从史书中看到梁武帝引发了侯景之乱,使得江东地区惨遭涂炭,以致国家覆亡,他却不在乎地说:“江山由我手上得到,又从我手上丢掉,有什么可遗憾的?”梁武帝也太不知自责了!西汉时,窦婴要救助获罪的`灌夫,妻子劝他不要冒这份危险,窦婴说:“侯爵自我手上得到,又从我手上丢掉,有什么可遗憾的?”梁武帝引用此话而含义却是完全不对的。

篇8:逸周书·卷五逸周书·卷五·五权解原文及翻译

卷五·五权解

作者:佚名

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于位。

“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直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不承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极赏则,得不食。极刑则仇,仇至乃别,鄙庶则奴,奴乃不灭。国大则骄,骄乃不给,官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乃不和。地庶则荒,荒则聂。人庶则匮,匮乃匿。呜呼,敬之哉!汝慎和,称五权,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

文言文翻译:

武王生病,于初五日告诉周公旦说:;啊呀,要重视它啊!从前上天开始降命给周,是在先父文王之时,文王能得到上天之命。你要认真辅助太子诵,勤察为政的失误。为政有三机、五权,你要认真研究它啊。要能持中不偏,无务细微末节,以确保太子在位。

三机是:一,与家族背离;二,不合道德;三,不学无术。

背离家族者不让他管理众人,违背道德者不举荐他任事,不学无术者不委以重任。唉,重视它啊!天命没有定准,要认真审察三机。

五权:一是土地,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二是事务,事务用以调控官员;三是都邑,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四是刑法,刑法用以调控赏赐;五是俸禄,俸禄用以调控爵位。

不遵守法令,就不发俸禄。过度赏赐则财用屈竭;财用屈竭就不得食用。过度施刑就会结仇,结仇过深会反叛。都邑之外人作为奴婢,奴婢才不会灭绝。封国太多就会自满,自满就不会奉上。官多了就事物繁多,多得过分就烦碎了。事情多就杂乱,杂乱了就不和谐。土地多就会荒芜,荒芜了就令人担心。人多了就会溃散,溃散就会逃亡。唉,重视它啊。你要认真协调衡量五权,用得适中,以抚养太子在位,实际上就有永久的安宁。”

篇9: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原文及翻译

原文: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译文: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古代的帝王,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都国运久远。用严刑酷法统领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既然我们看到了前代帝王成事的'方法,就可以把它们用作统治国家的典范。现在,我们要以诚信、仁义作为治理国家的方针,希望这有助于铲除近代的虚伪之风。”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荒废凋疲的时间已经很长了,陛下在天下积弊之时统领国家,弘扬古代圣贤的遗风,实乃万民之福。但没有贤才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太宗说:“我求贤若渴,即使夜晚做梦都梦到贤才。”给事中杜正伦说:“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然后才治理天下呢?”太宗十分赞赏他的话。

《水经注·卷五》原文及翻译(共10篇)(水经注原文)(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共20篇)(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