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五》原文及翻译(共10篇)(水经注原文)(10)

2025-07-22

《 地理志》 :杨虚,是平原郡的属县。汉文帝四年(前176 ) ,把这地方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将间,立为侯国。城在高唐城西南,《 水经》 ?却把它放在这里,是安排不当。商河上口承受河水,也是漂水和泽水积聚的地方。水深不流,世人称为清水。此后虽然涨沙堵塞了,但痕迹还在。经过沼泽往北,俗称落里沉;经过张公城西边,又往北,水流从地下再次流出,又叫小漳河,商、漳二字读音相近,所以字和读音都转了。商河又往北流经平原县东边,又流经安德县老城南边,又往东北流经平昌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般县老城南边,又往东流经乐陵县老城南边。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 ?) ,把乐陵封给侍中史子长,立为侯国。商河又往东流经初县老城南边。高后八年(前180 ) ?,把初县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刘辟光,立为侯国;王莽时改名为张乡。应肋说:般县东南六十里有初乡城,是个旧县城。沙沟水在这里注入商河。沙沟水发源于大河北边,泉源与大河相隔只有两百步,水往北流,注入商河。商河又往东北流经马岭城西北,折向东方,然后转向南方,流经城东。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司马越就在这里杀了汲桑。商河又往东北流经富平县老城北边。《 ?地理志》 说:这是个侯国。王莽时称为乐安亭。应肋说:明帝时改名厌次。阐胭说:厌次县本来是富平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封邑。但实则不是。按《 汉书》 ?,昭帝元凤六年(前75 ) ,封右将军张安世为富平侯。张安世死后,由儿子延寿继承。国都在陈留,陪都是魏郡。《 陈留风俗传》 ?说:陈留尉氏县安陵乡,就是旧时的富平县,是张安世的食邑。每年租赋收入千余万。张延寿以为自己既无功绩又无德行,怎么可以久居在先人的大国里呢?因此上书请求减削户口。皇帝认为他谦让,把封国迁到平原郡去,并以一城作为他的食邑,户口仍和过去一样,但赋税减半。《 ?十三州志》 说:明帝永平五年(62 )改称厌次。按《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元顷,立为侯国。徐广《 音义》 说:《 ?汉书》 写作爱类,由此可知厌次是旧名,并非从明帝时才有,明帝时不过恢复了原名而已。县西有东方朔墓,墓旁有祠,非常灵验。水边有云城,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3 ?)把这里封给齐孝王的儿子刘信,立为侯国。商河又分成两支,南支叫长丛沟,东流注入大海,沟南海边有蒲台,高八丈,方圆二百步。《 三齐略记》 ?说:扁城东南有蒲台,秦始皇东游于海上,在台上把蒲柳盘结起来拴马。直到今天,每年蒲柳长出以后,还是盘盘曲曲,像是拴过什么似的。蒲柳很像水杨,可以制箭。现在东边离海三十里。北支世人又称百薄读,往东北流,注入大海。大河又往东北流经高唐县老城西边。《 ?春秋左传》 :襄公十九年(前554 ) ?,齐灵公废黝了太子光,把公子牙立为太子,任命夙沙卫为少傅。齐侯死后,崔抒迎太子光,太子光即位,在勾读之丘杀了公子牙,夙沙卫逃到高唐去造反。京相潘说:高唐本来是平原县,是齐国的西部边疆。大河流经县西,不是流过县东,《 ?水经》 ?说流过县东,是弄错了。大河又往北流经张公城,城在河边,魏青州刺史张某的治所就设在这里,所以世人称为张公城。水边有渡头,叫张公渡。河水又往北流经平原县老城东边。《 ?地理风俗记》 说:原,就是广大而平坦的意思,所以叫平原。平原县是旧时平原郡的治所。汉高帝六年(前201 ?)所置,王莽改名为河平。晋灼说:齐的西部有平原。河水往东北流经高唐,高唐就是平原。所以《 水经》 说:河水流过高唐县东边,却弄错了。按《 地理志》 ?说:高唐是漂水的发源地,平原则是笃马河经过的地方,这说明平原不是高唐,大河不可能流过县东,这是一清二楚的事。大河从右边溢出,世人称为甘枣沟,水边多枣,所以民间取了这水名。河水盛大时向此沟溢出,水枯时就断流。老沟又往东北流经长堤,流过漂阴县北边,往东流过著城北边。东边是湖荡,渊潭相接,世人称为秽野薄。河水又往东北流经阿阳县老城西边。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郎中万诉,立为侯国。应劫说:漂阴县东南五十里有阿阳乡,是个旧县址,。

又往东北流过深阳县北边,

河水从平原县左边流经安德城东边,往北是鹿角津。水往东北流经般县、乐陵、初乡,到厌次县旧城南边,称为厌次河。汉安帝永初二年(108 ) ?,强盗毕豪等数百人乘船来抢劫平原,县令刘雄、下属小吏所辅,开船追至厌次津,与强盗作战,都被强盗俘虏了。所辅请求为刘雄替死,毕豪就在这渡头释放了刘雄。所辅可说在孝道上尽了敬爱之心,在节义上做到了下属忠于上级的极点了。河水右边流经漂阴县老城北边,就是王莽的巨武县。河水又往东北流,就到漂沃县老城南边,这就是王莽的延亭。《 ?地理风俗记》 说:千乘县西北五十里有大河。河北有深沃城,是个旧县城。魏时改为后部亭,现在俗称右辅城。河水又往东流经千乘城北边,就是伏深所说的千乘北城。

又往东北流过利县北边,又往东北流过甲下邑,济水从西边流来注人,又往东北流人大海。

河水又东流,分成两条,支流往东流经甲下城南边,往东南流经马常沉注入济水。《 水经》 ?说济水注入河水,实际上并不是。河水从支流分出处往东北流经下甲邑北边,世人称为仓子城;又往东北流,注入大海。《 淮南子》 ?说:河水打了九个弯注入大海,而水流仍源源不断,这是因为有昆仑不断供水的缘故。《 尚书 禹贡》 说:右边傍着褐石进入大河。《 山海经》 ?说:竭石之山,绳水就发源在那里,东流注入河水。河水从前原在褐石注入大海,现在水流经过的地方,已不是大禹时的旧河道了。周定王五年(前602 ) ?,大河改道。所以班固说:商时枯竭,周时改道。在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 ) ?,大河又改道,于东郡注入渤海。所以汉司空椽王磺说:从前曾连日下雨,刮东北风,海水横溢,向西南涌去,入侵达数百里。所以张折说:褐石在海中。大概褐石是沉没到海水中去了。从前燕、齐土地辽阔,因此划出部分土地设置营州。现在城已靠近海边,海水北侵,半个城就将被淹没了。王横的话有根有据,可以相信;竭石陷入海中,不是全无凭据的。

篇2:水经注·卷二十七·郦道元原文及翻译参考

水经注·卷二十七·郦道元原文及翻译参考

【原文】

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①,因即②地势,不起坟垄③,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④,莫知墓茔所在。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亮庙。亮薨,百姓野祭⑤。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⑥:臣闻周人思召伯⑦之德,甘棠为之不伐⑧;越王怀范蠡之功⑨,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⑩,勋盖来世,王室之不坏,寔赖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黩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谓宜近其墓,立之沔阳,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始听立祀斯庙,盖所启置也。

【注释】

①其山:即定军山,在今陕西省勉县城南。

②因即:依照,依随。

③坟垄(lǒnɡ):坟墓。

④攒(cuán):聚集,丛生。蔚(wèi):草木茂盛。川阜:水边山冈。

⑤野祭:在野外祭祀。

⑥步兵校尉:官名,掌管宿卫兵。习隆:三国蜀汉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中书郎:即中书侍郎,典掌诏命。向充:三国蜀汉人,官至尚书,协赞大将军姜维。共表:共同上表。

⑦召(shào)伯:召公姬奭为诸侯之长,称伯。

⑧甘棠为之不伐: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听政其下。自侯伯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甘棠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即《诗经·召南·甘棠》。

⑨范蠡(lǐ):春秋时期楚三户(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字少伯,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

⑩德:高尚的德行。轨:垂范。遐迩:远近。

寔:同“实”,的确,实在。

巷祭:在道路上祭祀。

戎夷: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

存:思念。

追述:追思,追念。在昔:往昔,从前。

黩(dú):轻率。典:制度,法则。

逼:逼迫。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堂。

圣怀:皇上。疑:犹豫不决。

谓:以为,认为。

沔(miǎn)阳: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勉县东,以在沔水之阳得名。

【译文】

诸葛亮死后,遗嘱把他葬在定军山上,安葬时依山形地势,而不高筑坟垄,现在那里唯有一片蓊翳的松柏,茂盛地丛生在水边和山冈上,而他的坟墓却不知究竟在何处。山的东面叫高平,是当年诸葛亮的宿营地,建有诸葛亮庙。诸葛亮死后,百姓在野外祭祀。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同上表说:我们听说周朝人思念召伯的恩德,就不再去砍伐那棵他曾在下面休息过的甘棠树;越王为怀念范蠡的功绩,铸了一尊金像作为纪念。诸葛亮的德操垂范天下,功勋空前绝后,今天王室之所以能巩固不衰,靠的全是他,而今让百姓在街巷里祭奠,戎夷在野外祭祀,这不是纪念他的恩德和功勋的办法。今天若要完全顺从民心,那么就会流于轻率而无章法;如将祠庙建于京城,又势必侵逼宗庙,这正是圣上心里犹疑不定的原因。我们以为最好是在墓地近旁,就在沔阳立祠,这样就可以断绝民间的私祭,尊重正规的礼仪。这座祠庙就是在习隆、向充启奏后修建的。

【原文】

汉水又东合褒水。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迳大石门①,历故栈道下谷②,俗谓千梁无柱③也。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④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⑤,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人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⑥,不可强也。又云:顷大水暴出⑦,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⑧,一戍赤崖屯田,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⑨。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⑩,魏延先退而焚之,谓是道也。自后按旧修路者,悉无复水中柱,迳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也。

【注释】

①大石门:杨守敬按:《方舆纪要》“大石门”即“斜谷口”,斜(yé)谷口: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

②栈(zhàn)道: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此处栈道为褒斜(bāo yé)道。下谷:下面的深谷。

③千梁无柱:只有木梁而没有柱子。因为悬崖峭壁与山坡或山下溪涧河流的距离甚远,所以无法立柱。

④赵子龙:即赵云,常山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三国蜀汉大将。

⑤赤崖:古地名,在陕西省留坝县东北,褒斜阁道所经。阁道:栈道。

《水经注·卷五》原文及翻译(共10篇)(水经注原文)(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共20篇)(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