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简短(《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4)

2025-11-17

所谓表现性学习,其主要内涵是指:表现主体通过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根据这个内涵的界定,可以深层次的对表现学习进行解读,首先是表现性学习发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动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学习也是活动的一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当十分重视学生从做中学,而不是静听、静观。

其次,表现性学习应属于学习主体内在心理特征的实时、自然的表现和释放,表现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释放其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到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而表现性学习正是学生在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得到的释放将会以情感的方式获得,并最终影响学生发展。

最后,在表现性学习方式中,学生作为主体,能够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或者表达方式,这是源于人类自身智能的多样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每个个体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独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表现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主题确定阶段,主题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确定主题之前,师生还需要明确表现性学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的种类很多,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群。

2、方案制订阶段,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使得学生明白表现性学习任务的目的,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因素,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先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表现性学习的组织方式,学生的心理准备等,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应当共同合作准备表现性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设备、设施、材料以及有可能涉及的工具等。

4、具体实施阶段,该阶段属于学习的展开过程,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行动,教师进行引导和局部调整,最后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现学习结果,表达对主题的解读。

5、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三者的评价,评价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在表现性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是其结束以后。

6、总结和反思阶段,该阶段紧接着评价阶段进行,评价结束后,即可马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为下一次的表现性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

关于具体的实施手段,该书呈现的较多,角度也很新颖,由于其内容过于繁杂,所以在此三言两语也无法阐述清楚,故暂不叙述一二。此书除了表现性学习之外,对于其他的学习方式也均有详细而又独到的见解,很适合当前课程变革的大背景,应当继续研读学习并加以实际运用。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简短(《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精选哈尔滨极地馆导游词范本(四篇)(哈尔滨极地馆地址查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