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学会查“无字词典”【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学会查“无字词典” 篇一
《学会查“无字词典”》(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2课)写了暑期爸爸带聪聪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海似火”、“惊涛拍岸”,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实际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白话文 知识、学习方法,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又一有益探索。为达成编者意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确立常查“无字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的意识,和时地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笔者结合以往教学实例,把主要环节公开课教案与意图、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一、导入——出色暑假大回送
1、同学们,在刚过去不久的暑期中,你曾外出旅游过吗?你能描述一下游览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情景吗?假如暑假中没有外出游览,但肯定也有一些事情留给你的印象比较深,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出色暑期大回放”,大家可以边展示自身拍摄的照片、画的图画(课前布署学生挑选一张外出旅游拍摄的照片,画一幅暑期生活的画)边介绍。
本文是暑期后新学年学习的第2篇课文,此时学生还未完全从无拘无束的长假生活中转过角色,课文所写内容又是同龄人的暑期经历,所以让学生重温一下暑期生活,“回放出色”,符合学生心理,轻易调动学习喜好,激发起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色暑期大回放”真出色,照片、图画凝聚了大自然的漂亮、暑期生活的欢快、自身独特的发现……大家的介绍、描述滔滔不绝,甚至有人还指手划脚,把老师、把我们一起带入了现场,好生动啊!那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想到用一些词语来概括?
“出色暑期大回放”
不只仅是为了展示、介绍暑期生活,更是为了把日常与语文学习结合,启发他们把亲历亲为的生活与已学过的词语建立联系,为笼统的词语寻找实际和内部形象记忆的支撑,活学活用词语,为课文学习作铺垫。
学生可能理说不出相应的词语(或者是因为回忆不起相应的词语,或者是还没有学过相应的词语)。这不要紧,我们就先来看看一位我们同龄的小朋友聪聪的经历吧,顺势揭示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把课文读通顺”这可重要啦!当然要读通课文首先要能正确认读生字。所以首先请大家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再练习读课文,然后在由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内交流,互助,最后各小组推荐选手,举行全班生字、课文朗读“顺顺溜溜大比拼”。
把课文读通顺——这说易也不易,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对此不甚重视,久而久之,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朗读时疙疙瘩瘩,读错字、添字、漏字、读颠倒字、读破句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学生,一遍文章读下来获得的印象肯定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因为读书习惯太差,读书时不专心,影响了信息的吸收,这样的学生语感肯定也很差。在现在的语文课堂,这样的现象还是并不少,所以对初读环节我们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忽视。
先进行组内交流,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助,和时纠正问题;组际的“顺顺溜溜大比拼”更能调动大家读书的积极性。当然在比胜过程中,教师发现易读错的生字、词语、读不顺的句子等问题要和时纠正,指导全体学生一起练习,以求熟练掌握。
三、精读——边学边练显身手
1、暑期到了,聪聪跟随爸爸外出旅行,他怎么一副装束?心情怎样?指名朗读1、2自然段。
2、正在去景点的路上,爸爸忽然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骄阳似火”什么意思。)假如是你,你预备怎么回答?
生:最好查查词典,可惜外出旅游没带字典。
生:根据字面也可以解释,“骄阳”肯定是说太阳光很强烈,“似火”就是说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
3、这的确是大家最习惯的解释词语的方法。聪聪就是这么理解的,谁来读读聪聪的回答?(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4、那么当时身边有没有解释“骄阳似火”一词的现成“词典”?(相机出示“酷暑季节烈日当空照,树木耷拉着枝叶,马路地面白烟缕缕”
的"情景图片或电脑多媒体画面。)
生:没有,聪聪身边没带词典。
生:有,当时天气很热,“词典”就在身边,四周的景物就能用来说明“骄阳似火”。
师:对!虽然聪明当时身边没有解释词语的真正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但当时他们就处在“骄阳似火”的环境里,眼前的情景、四周的事物就是解释“骄阳似火”最好不过的词典。看看聪聪的爸爸是怎么解释的?(指名朗读,引导读出语气,联系图画解释“烈日当空”“晒蔫”,朗读时对该两处适当加以强调。)
师:这就是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上对词语的解释可不唯一的。看看出示的图画,联系自身暑期的经历,让我们也来显一下身手,赛一赛查“无字词典”,解释“骄阳似火”。
生:夏天的中午,烈日刺得人睁不开眼,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这种情形可以解释“骄阳似火”。
生:太阳晒得小树无精打采,小狗趴在树阴下伸着舌头不停喘气,这种情形可以解释“骄阳似火”。
生:夏天,地上的泥土晒得裂开了缝,仿佛在冒白烟,这种情形也可以解释“骄阳似火”。
4、“无字词典”上的解释可有趣,可真出色了。我们小朋友也会查了。聪聪和爸爸来到了大海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出示图片或声像结合的电脑多媒体画面)给美景配美文,谁能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这幅情景?(学生描述后指名朗读相关的第6自然段。)
面对此情此景,聪聪的爸爸想起了哪个词语?(“惊涛拍岸”)为什么会想起“惊涛拍岸”一词?眼前的“无字词典”能否解释“惊涛拍岸”?(眼前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时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是“惊涛拍岸”最形象的解释。)
那么你觉得眼前的这本“无字词典”还能解释哪些词?让我们再显身手,亮出一个与画面相关的词语,再具体说说。
生:汹涌澎湃。大海一望无际,海面上波涛滚滚,多么雄壮啊!
生:惊天动地。海浪一阵又一阵,发出的声音“哐——哐——”,非常非常响。
生:海天一色。大海很广阔,往远处看,海和天都不碰到一起了,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真美!
……
篇二:学会查“无字词典” 篇二
《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但关系到本单元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影响到今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课前更仔细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让学生对课文作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了课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学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时,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长说的“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到这,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有字词典是指《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是指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又有学生说:“有字词典是指用来查找的工具书,无字词典是指现实生活”。另一名生说:“无字词典的解释比有字词典的解释更能给以真切、准确的感受。”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课文中,爸爸引导“我”查无字词典理解“骄阳似火”与理解“惊涛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到:“理解‘骄阳似火’,先提出词语,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理解‘惊涛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再与词语对照。”我接着说:“很正确,这两种方法都是查无字词典的有效方法。现在,我们按照第一种方法,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学生听了,兴趣盎然,有的说:“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说:“小狗热得受不了,在树脚下伸舌头散热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看到孩子们真正理解了词意,我又让同学们回头看眼前的黑板报,说说看到黑板报,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词语,孩子们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丰富多彩”,真正地学会了第二种使用“无字词典”的方法。
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三:学会查“无字词典” 篇三
这是一篇学生比较喜欢读的文章,因为文章的趣味性很强。我吸取了上第一课的教训,在上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多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认识课文。
一读(轻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默 读): 划出你不理解意思的句子。很多学生都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划了出来,我就借此机会教学生理解了意味深长,像这种意思比较深刻,很难理解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用意味深长来说!比如老师和小朋友讲道理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请大家想想,意味深长还可以用在什么时候?有一个学生联想到了《奶奶的白发》这一课,文中奶奶摸着我的头时,可以用奶奶意味深长地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另一半是你爸爸给的。当即我就给予了表扬,鼓励孩子们要像他学习。
三读(指名读):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通过预习时我布置的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在课上经过那么多的朗读,基本上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到聪聪在爸爸的指导下,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时,我又让学生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骄阳似火,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惊涛拍岸,这样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教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