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钓点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
钓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鱼中钩后会摩游,拉动钩线游得很远。特别是大鱼,窜劲更大,游得更远,鱼线很客易与其他鱼线绞缠,自己的钩线与不相识的钓鱼人的钩线绞缠在一起,容易与他人发生口角,即使是相识的钓友,搅了人家的窝子,也会不高兴。因此,自己的钓点应尽量与别人的钓点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钓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与不熟悉的人同在一片水域钓鱼,更应注意这个问题。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
投钩怎样布阵
海竿钓鱼时用的是多把海竿,每把海竿的钩饵应投在不同的水域。目的有三个:一是了解水中鱼的分布情况,因为水域的深浅、气温的高低都会影响到鱼的游动,有的水域聚集的鱼较多,而有的水域几乎没鱼。将钩饵投在不同的钓点.就可以通过鱼的上钩率了解哪个窝点鱼较多,然后再将其他钓点的钩饵投到鱼较多的窝点:二是钩饵分布在不同的钓点,影响范围就大,鱼中钩的机会就多;三是便于起线遣鱼,防止因钩线集中发生绞线。
怎么样合理布阵呢?两把竿钓不存在布阵问题,两把竿离得远一些就行了;三把竿钓。
从这两种布阵图可以看出,鱼无论沿左右方向游,还是前后方向游,接近钩饵的机会较多。另外,起线遛鱼也会互不干扰,从而避免了因绞线带来的麻烦。
怎样才能投得远
国外的钓鱼比赛,有的还专门设有海竿投远的比赛项目。海竿投远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初学海竿钓鱼的人,往往只投3肌50米远:有经验的钓者可投上百米远。怎样才能投得远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左右手要兼顾甩力
初学使用海竿者,往往只注意右手(上举的手)用力,而忽视了位于胸前下部的左手用力。
当右手将竿举过头顶准备投竿时,左手要握在竿把的底部。投竿动作是:右手握竿,从身子的后侧上方向前用力劈投,竿体运行是一个180。的半圆弧状,此时右臂在用力。应注意的是左手在胸前的下部也应向内压下去,也要用力,而不只是随右手运动。由于左手向下压,也就增加了挥竿的力量,抛得自然比只有右手用力要远。左手压竿也应是有节奏的一顿,有爆发力才行。只有多次练习,才能养成左手也用力的习惯。
(二)右脚应向前用力跨出一步
右臂挥竿向前,当钩饵已飞向钓者头部的前方时,有的人右脚仍在身后,投往前跨出.也有人虽跨出了,但是无力度.只是随竿子的前移而顺便跨出的,没有爆发力,起不到加力作用。正确的方法是:右脚往前跨度要大,而且要有爆发力,这样才能产生加力。
(三)饵团与竿梢的距离一般为50厘米
要想投得远,饵团离竿梢的距离必须长一些.一般不应小于50厘米。当然,过长也不行,容易偏离方向,而且饵料容易在空中脱钩。
(四)落点不能偏斜
投竿时,钩饵飞出的弧线应与人的视线在一条直线上。有人习惯将钩饵在抛投前来回荡悠几下,为的是增加抛投的惯力;但荡悠不能次数太多,否则向前抛投时容易偏离目标.落点不正。只有多投多钓,才能得心应手,落点正确。
(五)选用弹性好的竿
竿的弹性与竿的长短有关系,长竿比短竿的弹性要大一些。海竿也有不同的调性,有软调竿、中硬调竿、硬调竿,要投远,应选用硬调竿.至少应选用中硬调竿,不宜选用软调竿。
怎样准确判断鱼咬钩的信号
手竿反应鱼咬钩的信号靠浮漂.而海竿反应鱼咬钩的信号是靠竿梢的晃动及夹在竿梢上的小铃。竿梢晃动幅度的大小及铃声的大小能反映出水里鱼咬钩的情况。当然.二者是有联系的,铃声大。竿梢晃动的幅度自然大.反之则竿梢晃动的幅度小。但铃声是第一信号。铃声若很小.很柔和,可能是鱼触及了钩线、钓饵,但并未中钩;铃声清脆.有节奏感,竿梢抖动但幅度不大,可能是鲫鱼咬钩;铃声大.但频率不大.而竿梢抖动力度大,并向前弯曲,鱼线被绷直.是草鱼、鲤鱼中钩的信号:若铃声小,响了几下叉不响了,竿梢也不见晃动.是小鱼闹窝的表现。
总之,即使铃声响也并不说明鱼已中钩,应等待片刻,看竿梢弯曲的情况及铃声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收线。
往往也有这种情况:铃声并没响.竿梢也未抖动,但是鱼线松弛了。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钩上的饵料已经脱钩了,但这种情况的回线并不多:另一种情况是有鱼中钩了。鱼中钩后并不足向远处流窜,而是向近岸的浅水区游来,因而鱼线也会松弛。此时不妨摇动轮柄,看水中是否有拉力,判断是鱼中了钩还是饵团脱落了。鱼中钩后回线时线是呈动态的.时松时紧.而饵团脱落的回线就没有这种现象,二者是有区别的。
怎样摇轮收线起鱼
从铃声响动的情况判断钩上有鱼.就该摇轮收线起鱼了。有些初学钓鱼者不得要领.听铃声一响就急忙跑过去,抓起竿就使劲摇轮.摇着摇着怎么线上没鱼了?原来是因为用劲过大过猛,鱼唇被挂破了.鱼就脱钩了:也有的摇着摇着摇不动了.水中像是有人拽线似的.原来是钩被水中的障碍物挂住了。这些现象十分常见。
正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拖竿梢
钓鱼人从支竿架上拿起海竿时,第一个动作应是掩竿。就是用握竿把的手,利用腕力和臂力,手腕由下往上有节奏有力度地—抬_,j、臂随之由上往下压。这样,水中的鱼钩会有力地刺进鱼嘴或鱼唇.即使有的钩挂住了鱼身也会刺得很深,可以避免扎钩不牢跑鱼的情况。托竿时力量不宜过大,因为力量过大,鱼钩对鱼的刺激也大.鱼会目受到惊吓而拼命逃窜。另外,用力过大,鱼钩可能挂破鱼唇。
(二)将鱼引到宽闰无障碍物的水域
水面有宽有窄。有些水面水草、树枝丛生,钓鱼人若控制不住鱼的窜游,鱼就可能钻到乱树枝、草洞中,往外拉线易发生绞缠.造成跑鱼或断线。所以,在摇轮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住鱼窜游的方向,尽量把鱼领到无杂草树枝、无其他钓友钩线的空旷水域,这时再往回收线,就可顺利地把鱼拉到近岸处。
(三)不时往上提线若是小鱼应迅速收线
水塘的水底多是凹凸不平,有的甚至有乱石块、树枝.鱼中钩后铅坠仍贴近水底,若不往上提线,鱼和铅坠可能被石块、树枝阻挡。所以,应不时地扬竿梢,使铅坠在水底呈跳跃式运动,以便越过石块、树枝,顺畅地把鱼拉到岸边。
若是鱼不大(I千克以内),不必遛鱼,这时收线要快,使鱼和铅坠离开水底运动,同样可避免铅坠和鱼被石块、树枝阻挡。做到这三点,就能避免钩坠被挂、断线、跑鱼的情况。
怎样避免钩挂底
用海竿底钓时,由于钩、坠接触水底,在收线换饵时常常会出现钩子被水底障碍物挂住的情况,因此会造成折线丢钩.不但给钓者造成损失,而且需要重新换钩换线,耽误时间。为此,笔者介绍几个避免钩挂底的办法。
(一)收线时要扬起芋稍
收线时要尽量扬高竿梢,使钩子铅坠与水底地接触不太紧密.时断时续的接触,减少钩子与水底的石头、杂草接触的机会,从而避免钩子被障碍物挂住。
(二)收践要快且不时地提线
收线时摇轮要快捷,使钩坠迅速地向前远行,钓者再不时地扬竿梢,钩坠在水底就形成跳跃式的运动,可越过水底障碍物,从而减少钩子被挂的情况发生。
(三)钩子到近岸处不要接触岸边树枝杂草
钩坠拉到近岸处时.离岸2米时就扬竿梢,使钩坠出水,然后从水面以上收线。不让钩坠接触岸边的树枝杂草。否则一旦钩子接触到岸边的树枝杂草就很容易挂钩。
十二、海竿钓的遣鱼要领
钓到了大鱼就要遛鱼。用海竿钓鱼更要学会并掌握遛鱼的技巧。因为海竿的竿短.有的只有大约3米长,用竿提鱼上岸是不行的.必须先把鱼遛乏遛僵.然后用抄嘲抄鱼上岸。
初学钓鱼的人钓住了大鱼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于是死拉硬拽。由于不得遛鱼要领,不是跑鱼就是断线折竿。
现将遛鱼的几个步骤及注意事项作一介绍。
先判断鱼的大小
鱼中钩后在竿梢和系铃处会立即有反应。鱼大,窜劲大,竿梢抖动的幅度大,铃声大;鱼小,竿梢只微微抖动,甚至竿梢不动,只有微小的铃声。通过竿梢的抖动幅度及铃声的大小可初步判断水中鱼的大小。凭手感也可以断定鱼的大小。开始摇轮收线时,若摇不动,不松线.不回线.说明鱼已“打桩”.鱼可能很大。鱼在中钩后可能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那儿发愣。鱼打桩只是短暂的.不一会儿就会动:也有可能是鱼太大,钓鱼人摇轮的力度小,鱼钩刺鱼嘴的刺激小,鱼没当回事,就不理会,因而卧着不动。
但多数鱼因嘴中有异物会立即做出反应,开始挣扎。这时钓鱼人可从钩线的松紧、摇轮力量的大小、鱼在水中激起的浪花判断鱼的大小。
初步确定了鱼的大小,便可以由此采取应对的方法。若是小鱼就可以直接摇轮收线;若可以断定是大鱼,就不要急于摇轮收线,而要遛鱼,做好与鱼打“持久战”的准备。
(二)要镇定戒慌乱
若断定水中的鱼是大家伙.第一就是不能慌乱,要镇静。有的钓友见到有鱼上钩兴奋不已.于是扬起海竿快速摇轮收线.恨不得三两下子就把鱼拉到岸边。鱼冲撞,他也不松线,与鱼对抗.这样最容易断线或钩挂破鱼唇,导致跑鱼。
钓到大鱼后摇轮速度不能快。慢点摇,既是对鱼的一种试探.也可避免鱼受到刺激
后.爆发冲撞力。曳力器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遛鱼的成败。原来调得过紧,此时应再拧松一点.以备鱼窜游时及时出线。当然也不能过松,如果过松,在收线摇轮时不见回线,影哺收线速度。慢慢摇轮收线,竿子始终与水面保持一定的夹角,不能与水面平行,也不能扬得过高,线始终要有一定的拉力才行。
(三)使鱼疲劳
遛鱼的目的是消耗鱼的体力.把鱼弄得精疲力竭.用“鱼窜我引,鱼静我收”的方法。鱼向正前方窜游,不能硬拉硬扯.不要认为人比鱼的劲大,就可以把鱼硬拉上来。正确的方法是将鱼线偏拉,使鱼窜游的线路呈弧形,或向左偏,或向右偏,呈弧线运动。鱼线不太长,还可作…’字形遛鱼。总之不要让鱼线与鱼游动的方向成一条直线。
经过两三回合的遛鱼,鱼的劲儿会小得多。就这样搞“疲劳战术”,逐渐消耗鱼的体力。所以不要急.奠慌乱,一切按平时掌握的技术进行即可。
(四)怎样处理回线现象
在遛鱼时有时还会出现鱼线松弛让人以为鱼已脱钩跑了的假象。其实鱼并没有跑.而是向近岸处游来。这时钓鱼人不能麻痹大意,因为鱼到了近岸处会发现岸上有人,肯定回头向水中窜游.此时的窜劲肯定不小。因此仍应调好曳力器.以便鱼窜游时曳力器自动放线。调的方法是略微将旋钮向左拧,使曳力器放松一些。有时鱼到了岸边仍会向水中窜游十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