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
试卷 (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 千米/时
B. 千米/秒
C. 米/秒
D. 厘米/秒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 使劲拨动琴弦
B. 在二胡的弓弦上涂?些松香
C. 用力敲大鼓
D. 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3.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熔化放热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液化放热
C.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汽化吸热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凝固吸热
4.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
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晨,我们看到地平面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验钞机上的看到的紫光是紫外线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对着自己的脸部照射
6.如图所示,当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转过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
角将(假设入射角大于30°)()
A. 增大30°
B. 增大60°
C. 减小30°
D. 减小60°
7.2013年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的运载火箭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是上升过程中整流罩
与嫦娥三号分离的情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此
时的“嫦娥三号”一定是静止的?()
A. 地球
B. 月球
C. 整流罩
D. 运载火箭
8.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第1页,共21页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桥的像大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小明看到湖水中的“小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1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1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湿手烘干
12.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第2页,共21页
13.唐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听到钟声,是
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而发声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区别的。
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_________是
入射光线,AB面的左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15.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描述了北国美丽的景
色,其中有关“冰”和“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16.如图,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部,并向后移动到A处.因为光在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
小明在A外又看到硬币的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这是利用了
光的______ 现象.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
它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_____(选填“一倍焦距以内”、
“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
影仪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18.在居民小区或马路边能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这是人们利用光的
____规律,在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____(填“平面镜”、“凸面镜”
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9.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00秒可飞行104m,则它的速度______ km/?.
20.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
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______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水从而实现降雨。
21.小科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
把一张纸放在它们的正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
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1)形成乙光斑的______是凹透镜。(填“一定”“不一定”或 “一定不”) (2)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生产生活中应用这一像的性质可以制成______。(举一例) 第3页,共21页 22.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 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 . 2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____ s. 2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 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______ 的实像; (2)将图乙中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 应向______ 移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5.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作出在水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注:标明反射角). (2)如图2画出已知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6.在图a和图b中画出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在图c和图d中恰当的位置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并完成光路. 第4页,共21页 27.如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28.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 (1)由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②声音可在______中传播; ③声波能传递______。 (2)假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______ A.能听到音叉发声,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B.能听到音叉发声,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C.不能听到音叉发声,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D.不能听到音叉发声,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29.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 秒”. 第5页,共21页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2)小车在AB段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是______ c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小车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30.图甲是小芳“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小芳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温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还有一个好处是 ; (2)由图乙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 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4)小林在实验中发现冰熔化时间非常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 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3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 的现象: (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______(选 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6页,共21页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 射规律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 由:。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32.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会明显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