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6)

2025-09-16

(2)辩证关系: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意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哲学上会导致两种错误的观点:唯理论和经济论。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认为前者可靠,后者是不可靠。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贬低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可靠,理性

认识不可靠。在实际工作中,唯理论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经验论表现为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看成普遍真理。

2、试述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参看教材旧第64-65页,新第66-67页)

(1)辩证关系原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一方面,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或成分。另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体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真理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终极真理或真理发展的顶峰论是错误的。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真理,既有绝对性,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或“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3)马克思主义又具有相对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是指()

A. 社会管理体制

B. 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C. 社会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3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

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4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5 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6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7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8 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B.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 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

D. 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9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0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1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B.个人和社会、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C.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2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3 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15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6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7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8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9 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在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

20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人物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1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

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国家

22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3 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

政权中的作用

24 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

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

25 国体指的是()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

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

26 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阶级

2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

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

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科学

30 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革命与改革

31 社会改革是()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32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33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4 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

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

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

35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36 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让步D.自下而上的社会

变革形式

37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

A.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

B.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惟一形式

D.革命阶级要积极主动地制造革命以推动社会发展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8 2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

A.革命领袖的产生

B.革命队伍的形成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年教师优秀辞职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