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的时期是OP 段;
B .图中L 点→M 点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在图中的GH 段和OP 段,细胞中含有有染色体组数是相
等的;
D .若在A 点将该DNA 用同位素标记,则在GH 段可检测有
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50%;
25.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__T__,基因型为bbT__的植株因下部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B__tt 的植株因顶部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bbtt 的植株因顶部长出的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对下列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的预测,错误的是
A .BbTt ×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2∶1∶1;
B .bbTT ×bbtt→全为雄株;
C .bbTt ×bbtt→雄株∶雌株=1∶1;
D .BbTt ×BbTt→正常株∶雌株∶雄株=9∶4∶3;
26. 某致病基因h 位于X 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 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 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 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 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 .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 bp 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 .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 、99 bp 和43 bp 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 H X h ;
D .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 bp 片段的概率为1/2;
27. 图示为患甲病(A 对a 为显性)和乙病(B 对b 为显性)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病是伴X 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I 一2可产生4种类型卵细胞,Ⅲ一9可产生4种类型精子;
C .如果Ⅲ一8是一个女孩,则她不可能患甲病;
D .Ⅱ—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28. 将某一用3H 充分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2N 的雄性动物精巢细胞,放置于不含3H 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 ,则其中含3H 的染色体数目为N /2;
B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则其中含3H 的染色体数目为N ;
C .若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H ,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1
2?345678910
正常男、女
患甲病男、女同时患甲、乙病的男、女ⅠⅡⅢ
D .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 ,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二.非选择题:(29—33题,共54分)
29. (每空1分,共8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
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 细胞形成的B 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能力;
(2)如果B 细胞以后有部分细胞无限增殖,且细胞之
间粘着性降低,是因为外界因素使 和
发生突变。
(3)A 细胞形成D 细胞的实质是 。
(4)若D 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
。
(5)由A 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 分裂。
(6)用丙酮从D 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 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什么?
;
30. (每空1分,共5分)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 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萤火虫发光中的光能,是由图中的 过
程释放的能量直接提供转化的。
(2)因病原体感染引起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
过程释放出来的。
(3)医药商店出售的ATP 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
滴注这种药物,ATP 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的细胞膜
有( )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
(4)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 将有40 kg ATP 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 、ATP 的总量仅为2~10 mmol/L ,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5)绿色植物的一生中①形成的ATP 总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过程形成的。
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在一定浓度的CO 2和适当的温度(250C )条件下,测定小
中数据回答问题:(1)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 的场所有 。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结合光合作用过程,说明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3)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 (mg /100 cm 2叶·小时)。
(精确到0.1)
(4)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
实际测得d>b, 由此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的植株是;(1分)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
;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1分)。
32.(每空1分,共11分)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其转化过程图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
(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
(3)完成步骤④需要酶和酶,实现了。
(4)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这说明得到了表达。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通过DNA可以实现细菌间的转移;
由此你推测在基因工程中,若受体细胞是细菌,是否有必要使之成为感受态?;
(6)以后科学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关实验,说明生物界基因基本机制是相同的,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另一种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并可在适当条件下加以表达。性状的表达需经过和过程。
3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动物细胞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
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 =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正常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正常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一代; ②统计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2)若通过(1)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
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 。
(3)图示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若出现图示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
可能的原因是 (不考虑突变、非正常生殖和环境因素); (4)研究发现几种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其染色体组成与性别、是否可育的关系如下表,请根据信
息回答问题:
①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红眼雌果蝇(X R X r Y )最多能产生 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白眼雄果蝇(X r Y )杂交,子代中正常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②用正常纯种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为亲本杂交,F 1中发现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红眼雌果蝇M 。引起M 果蝇性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分析两种情况)(4分)
高三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
29. (每空1分,共计8分)
(1)分裂和分化;(只答“分裂”或“分化”,不得分)
(2)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3)基因选择性表达;
(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答出两点才能得分)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答一种,不得分)
(6)是;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它生物膜;
30. (每空1分,共计5分)
(1)④;
(2)③;
(3) C ;
(4)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5)大于;
3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计14分)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暗反应慢于光反应;(其它合理答案得分)
(3)27.3;
(4)①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玉米 (1分);玉米的光合速率比小麦高得多;(其它合理答案得分)
②不可行(1分);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
光合速率的差异,
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
响程度的大小;
32.(每空1分,共计11分)
(1)①;
(2)核酸;
(3)限制性内切; DNA连接;基因重组;
(4)重组的S型 DNA(基因)(或重组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