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高三生物试卷
命题学校:红安一中命题教师:吴章胜审题教师吴继林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8日下午3:50~5:20 试卷满分:90分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28题每题2分。共36分。)
1. CCTV在8月间用镜头跟踪拍摄了东非角马大迁徙的壮观场景,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看,
跟踪的对象属于: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2. 下列各项中,基本单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质粒,基因,染色体;
B. 糖原,纤维蛋白原,抗原;
C. 性激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 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
3. 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B.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有C、G、A、T、U;
C.人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
D.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能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酶促反应速度;
4.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的大门,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基粒;
B.萨顿通过果蝇间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D.沃森和克里克创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5. 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内质网,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A.浆细胞加工合成抗体;B.性腺细胞合成并分泌性激素;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D.高尔基体结构的更新;
6.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一种含191个氨基酸的多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细胞和垂体细胞内含有不同的基因;
B.甲状腺细胞和垂体细胞内mRNA种类不同;
C.控制生长激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为19l对碱基;
D.在甲状腺激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紫色;
7. 图甲中试管A与试管B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试管A的结果如图乙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是因为此点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B.P点为负值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右移;
D.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A的曲线,R点应右移;
8.如图表示DNA 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 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 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
B .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 .从图示可知,DNA 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
D .DNA 分子的复制需要DNA 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 片段; 9. 有关下图所示的四种不同生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水解;
B .乙为低等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均含RNA ;
C .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其突变率远高于DNA 病毒;
D .丁的细胞中无线粒体却能进行有氧呼吸;
10. 不同生物或生物体不同器官(细胞)的DNA 分子有关碱基比率如下表:
据上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种生物的DNA 分子碱基比率显著不同,表明DNA 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 B .上述生物的DNA 分子的热稳定性,小麦的最低;
C .猪的各种组织的DNA 分子碱基比率相同是因为同一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
D .牛的精子与肺或肾的DNA 分子碱基比率稍有差异是因为精子中的DNA 分子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还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1. 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 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 h 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 .6 h 前,甲组幼苗根系就开始吸收K +
、NO 3-,吸水能力增强,但吸水量小于蒸腾作用的失水量;
C .12 h 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同一过程;
12. 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了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产下一只红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
A. 1/32;
B. 3/32;
C. 1/16;
D. 3/16;
13. 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普通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1/4;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若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20个氨基酸,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至少有720个碱基;D.用15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含15N 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16;
14. 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15. 如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
翻译;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16. 右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17.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
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都不属
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①溺水者的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②人胚胎时期的尾后来消失了;
③大肠杆菌细胞因T2噬菌体的复制释放而消亡;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
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
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 .若底物溶液的pH 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19.
-1-1A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 .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 .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
D .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20. 右图Ⅰ、Ⅱ是某雄性高等动物体内两细胞分裂示意图。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生物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B .图I 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图Ⅱ细胞的两倍;
C .图I 中3和7表示性染色体X ,图Ⅱ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 .若图Ⅱ细胞的①中有基因B ,则图I 中的5号染色体含
有基因B 或b ; 21. 右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温度适宜。A 、B
表示着色液滴,
可随容器中气体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①20%NaOH 的作用是吸收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
② 如果A 不动而B 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 如果A 左移而B 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 如果A 、B 均左移,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2.右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
得出
A .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 2;
B.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C .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D .M 1和M 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23. 右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 1→t 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 2 释放增多;
B .t 2→t 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 t 2 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 3→t 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培养液 活塞 着色液 橡皮塞 容器 刻度装置1 20%NaOH 5mL 培养液 装置2 蒸馏水5mL 容器 橡皮塞 活塞 着色液 刻度
D .t 4 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ADP 和 Pi 含量升高,C 3 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24. 下面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