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当堂检测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2、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
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3、用4mol/L的标准盐酸配制0.1mol/L的标准盐酸时,需从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量筒⑤烧杯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⑧漏斗(填序号)。
4、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偏低、无影响)。(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里,并不断搅拌,目的是。
(4)将的上述溶液沿注入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处,改用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五、教学后记:
18
教案编号:9
课题:第一章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启发讨论式、总结归纳式
[提问]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 === NH3↑+CO2↑+H2O↑②CuO+H2===Cu+H2O
③Ba(OH)2+H2SO4 ===BaSO4↓+2H2O ④ 2Fe + 3Cl2= 2FeCl3
[学生讨论]略
[师生共同评价]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根据反应中是否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电子转移可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离子反应
应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放热反应
变化情况可分为吸热反应
[问题1] 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19
20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问题2] 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问题3] 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总结]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板书]五、例题分析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用油脂制肥皂
B .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 .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 .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B 中:Al 2O 3→Al ,C 中Cl 2→CaCl 2+Ca(ClO)2,D 中N 2+H 2→NH 3,均有化合价变化,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 C+CO 2=2CO ⑵ C+H 2O=CO+H 2 ⑶ CO+H 2O=CO 2+H 2 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 、CO 、H 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 C>CO>H 2
B CO>C>H 2
C C>H 2>CO
D CO>H 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C>CO ,由反应式(2)可知C>H 2, 由反应式(3)可知CO>H 2。本题正确答案为A 。
例3、G 、Q 、X 、Y 、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
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 ?→?Q+NaCl (2)Q+H 2O ??→?电解X+H 2 (3)
Y+NaOH ?→?
G+Q+H 2O (4)Z+NaOH ?→?Q+X+H 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 ,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 和-1价氯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 ,由(2)得X>Q ,由(4)结合(2)得X>Z>Q 。本题正确答案为B 。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 3++3OH -=Al(OH)3↓
B .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 溶液反应:
3Ca 2++2H 2PO 4-+4OH -=Ca 3(PO 4)2↓+4H 2O
C .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 2++NO 3-+4H +=3Fe 3++NO ↑+2H 2O
D .硫氢化钠水解:HS -+H 2O =H 2S ↑+OH -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 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
B 中NaOH 足量,Ca(H 2PO 4)2全部参加反应,式中Ca 2+与H 2PO 4-不
21 符合Ca(H 2PO 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 中-3NO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 中HS
-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
例5、(1)向NaH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 -恰好与
H +完全反应。再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继续反应。
答案:(1)2H ++SO 42-+Ba 2++2OH -=BaSO 4↓+2H 2O
(2)Ba 2++SO 42-=BaSO 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 +、Ag +、-3NO 、Cl -
B.Ba 2+、+
Na 、CO 32-、OH -
C.Mg 2+、Ba 2+、OH -、NO 3-
D.H +、K +、CO 32-、SO 42-
E.Al 3+、Fe 3+、SO 42-、Cl -
F.K +、H +、NH 4+、OH - 解析: A 组中:Ag ++Cl -=AgCl ↓ B 组中,+2Ba +-23CO =BaCO 3↓
C 组中,Mg 2-+2OH -=Mg(OH 2) ↓
D 组中,2H ++CO 32-=CO 2↑+H 2O
E 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 组中,NH 4+与OH -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 3·H 2O ,甚至有气体逸出。
NH 4++OH -NH 3·H 2O 或NH 4++OH -=NH 3↑+H 2O
答案:E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