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104页)(3)

2025-10-23

⑷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汽流向相反,使得热交换充分;

⑸利用蒸馏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是能够互溶)的液体。〖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过渡〗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除了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外,还可以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分离。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4,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加入萃取剂之后、振荡之前一般都记得塞好分液漏斗玻璃塞,但是分液前容易忘记;

⑵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面流出来,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口部倒出来;

⑶利用萃取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液体互溶(或一种固体溶于另一液体中),但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更大。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问题与讨论〗1.刚才的实验中得到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能不能说碘和水已经彻底分离?若想得到固体碘,可采用什么办法?蒸发(蒸馏)

2.什么样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

更加能够溶解溶质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演示实验:酒精不能从点水中萃取出碘)

3.学生探究:同样多的萃取剂是一次使用效果好还是分多次使用效果好?

〖讲解〗蒸馏和萃取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我们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物质的检验也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这个我们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9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分别是实际操作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的示意图。

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和它们形状,指出①、②、③、④分别与A、B、C、D中的哪一种或几种相匹配?

①与______、②与______、③与______、④与______。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自来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B A B或D 3.⑴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⑵蒸馏烧瓶冷凝管⑶碎瓷片防止液体剧烈跳动(暴沸)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三课时

五、教学后记:

10

教案编号:5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N 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个CO2

2、Cl2、HCl、O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H2O的数目为多少?

11

4、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作业:P18 8\9

五、教学后记

12

教案编号:6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温度

13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 m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 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 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 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 m=24.8 L/mol。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套教案(104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