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复习(3)

2025-07-17

13、作者根据(游览)顺序先后游览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14、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长长的石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形象。

15、”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

16、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通过对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17、画舫:装饰华美的专供游人乘坐的船。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葱郁:葱茏。耸立:高高的直立。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神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18、缩写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在诗中(李白)(谁)

送(孟浩然)(谁)去(广陵)(地方)。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写景、叙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王维)。这首诗描绘的是(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去(安西)的情景。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青青)、(柳色新)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春)季节。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都是送别朋友,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第二十一课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

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两段话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___”划出来。

2、说说你对“紧走搭石慢走桥”这句话的理解。

答:走搭石是要走得快才能保持平衡,过桥时不能太急,要慢一点儿。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友好、团结)

4、用“^^^^”画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句子。

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台湾。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轻)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宽敞)的地方才算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振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6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同胞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问题:

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年轻人的生命)。

2、在文中有两组反义词,它们是(凋零-----绽放,苍白----红润)。

3、从加点的两个词语中(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我读懂了救活年轻人的办法(只有一个)。

4、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什么?答:体现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6、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答: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的优秀品质;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7.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这句话主要写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吗?

答:在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中,找到适合的骨髓非常(困难);(答:不行。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性,更加准确,而且突出了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8.课文中有两个“静静地”,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第一个说明(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和对骨髓的期待);第二个则说明(是台湾青年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让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课文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对比,使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突出。

9、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李博士必须停止工作

10、最后一段的“生命桥”是指:血脉亲情

11、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年轻的生命就将结束。突显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2、“在同一时刻”指的是:“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1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明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正处在(危险中),衬托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

14、第四自然段补充说明青年目前所处的状况,反衬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转折作用,这段心理描写突出台湾青年心系大陆同胞的可贵品质.

15、注音:沉者()间隔()骨髓()

16、“此时此刻”指(发生余震的时候)。说明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15、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拟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学到了那些品质?

答: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李博士为了救小钱不顾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

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由此可见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少年时代已立下大志,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它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它意思到(中国)必须(振兴)的重要意义。

5、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的意思,“周生”指的是(学习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像周恩来学习)。

第二十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中蕴含着认

真,质朴中包含着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先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谈话,让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这段中的“我”是指(肖复兴),作家是指(叶圣陶)2、词语解释摇曳:摇荡

沉郁:浓厚,形容程度很深。

3、“庆幸”是指未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我感到庆幸的原因是(C)A:“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B:“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荣幸。

C: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4、“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中“人品”指叶老对人(平易近人、真诚);“作品”指叶老写文章(取得的成就)。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A)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复习(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幼儿园组织领导机构及岗位职责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