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家用电器怎样注意防火
这几年, 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同学们的家中。 大家在使用这些电器时, 要格外小心。不要因使用不当而引发火灾。
1.电视机要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 以利通风散热。 室内无人不要开机, 使用后及时关机, 拔下插销。
2.使用电熨斗烫衣有, 要将熨斗放在耐火的砖、 石板、 铁支架上。 不要在无人看管时接通电源, 用完后要及时拔下插销。
3.电冰箱应与墙壁及两侧物品保持一定距离, 以利通风散热。 因为马达、 压缩机、 风扇及线圈上积落的尘埃、 棉绒、 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注意保持电冰箱清洁。
4.白炽灯泡的功率不同, 通电后在一般散热条件下其表面温度也不同。 如 40 瓦的表面温度是 50—63, 60 瓦的为 137—180℃, 100 瓦的为 170—216℃。 而一般可燃点都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 所以使用白炽灯泡一定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要用炮泡烤衣物、 毛巾等物。也不要用纸自制灯罩。 纸被烤糊、 引燃就会引发火灾。
5.不要随便延长或拉电器设备的导线。 尤其注意不要在家具和地毯下面拉设电线, 防止搬移家具或人员踩踏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 防爆炸
爆炸, 是指物质在一定外界因素的激发下, 瞬间产生激烈的体积变化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的一种现象。 爆炸事故, 是生产、 科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 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因而它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事故。
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物理爆炸, 如因内部压力过高压力容器破裂而发生的爆炸; 二是化学爆炸, 如氧化剂与可燃剂接触或雷管、 炸药一类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 三是物理化学爆炸, 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 因技术条件控制不好使容器中物料膨胀加速或温度上升, 导致压力过大、 超过容器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爆炸。防止爆炸伤害,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在思想上对于爆炸事故的性质、 危害应当随时有足够的认识, 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
(二) 加强对化学物品的保管、 使用和储存的管理, 做好实验设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三) 参加实验时,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 在教师或实验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
(四) 在与爆炸物品接触时, 要做到“七防”: 防止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 防止明火,防止磨擦和撞击, 防止电火花, 防止静电放电, 防止雷击, 防止化学反应。
第三课时 法制教育暨消防安全演练教育报告会
时间: 下午三节课
活动内容 : 法制教育暨消防安全演练教育报告会
活动目的:
一、 开展“法制教育” 的目的意义。
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那么学校更应该关注。
二、 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的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表明, 有近五成的学生不完全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和火灾自救知识。 国家统计局和公安部消防局联合组织了: 对 29 个省(区、 市) 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的调查。 统计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中小学校没有进行过消防安全教育, 40%的学生有玩火的经历, 49%的学生不清楚消防队灭火是否收费, 51.8%的学生还未掌握基本的消防灭火常识和火灾自救知识, 有 1/3的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缺乏认识。 由公安部、 教育部联合举办的, 全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 经过交流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 只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才能打牢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根基, 达到“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 辐射整个社会” 的目的。 在校学生消防知识缺乏、 消防意识淡薄、 消防法制观念不强的现实, 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消防教育问题, 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报告会程序:
主持人: 德育处主任
法制教育暨消防安全演练教育报告会现在开始。
第一项: 主管安全副校长同志做“法制教育暨消防安全演练教育” 动员报告;
第二项: 地方派出所指导员做法制教育报告;
第三项: 校长同志为地方派出所所长, 颁发“学校法制副校长聘书”;
第四项: 保安大队领导做校园消防安全讲座及消防安全演练示范, 各班派几名学生参与演练;
第五项: 学校保卫处主任做大会总结。
第六项: 散会。 请各班按秩序退场。 值周班级收捡会场。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确保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 营造积极向上、 健康有序的教学环境, 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校内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下午两点, 在“法制教育暨消防安全教育” 报告会上, 派出所教导员同志对校园禁毒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强调, 并由主管安全副校长同志向全体师生发出校园禁毒倡议:
一、 远离毒品, 抵制毒品。 做到不吸食毒品, 不从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倡导文明、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把民主、 和睦、 文明之风请进家门, 从我做起, 从自己做起, 互相监督,抵制诱惑, 共同构筑拒毒的家庭防线。
二、 积极对抗涉毒犯罪。 树立拒毒人人有责、 家家有份的意识, 增强与毒品犯罪作斗争的勇气, 发现贩毒、 吸毒的线索和窝点要大胆举报, 使涉毒违法犯罪分子在群防群治中无藏身之地, 让我们生活的空间更加纯净。
三、 多方努力, 拯救涉毒失足者。 充分发挥家庭、 邻里、 社会大家庭的作用, 努力挽救涉毒的失足者。 对误入歧途的涉毒人员, 家人要用亲情去温暖、 感化; 邻里要用真情去诱导、 帮助; 社会要用热心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 使涉毒者迷途知返、 根除恶习、 重获新生。此外, 在保卫处和德育处的组织领导下, 校园内也陆续展开了禁毒宣传。 通过制作禁毒宣传展板、 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全体师生广泛宣传识毒拒毒防毒知识。 不少学生甚至颇有感触地说: “通过禁毒宣传, 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新型毒品, 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 我们深刻认识到毒品的社会危害性, 所以我们要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通过宣传教育, 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相信在校方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本校的校园禁毒工作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课 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 知道各种交通信号、 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 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 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树立交通安全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器材: 投影仪、 幻灯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提问:
1、 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 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 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 克服不利的因素, 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 学生汇报
1、 学生介绍乘车、 乘船的有关资料。
1)学生介绍乘车、 乘船的有关知识。
2)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 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1)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2)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 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1)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2)学生讨论。
4、 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 学生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 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 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 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 注意交通安全, 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 克服不利的因素, 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第二课时
一. 交通安全
汽车是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方便、 快捷的同时, 也不得不面对交通事故带来的困扰。 车祸, 现在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一百多年来, 全世界葬身于车轮之下的人数已达 4000 万, 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人数, 而且每年还在以 40 万人的速度递增, 因此, 人们称交通事故是马路上的战争。
在城市交通事故中, 绝大多数是机动车撞着骑车人和行人, 从而导致骑车人和行人死亡。 因此在交通行车、 行人过程中, 同汽车、 机动车相比较, 骑自行车人、 行人总是处于交通弱者的地位。 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交通事故的困扰。所以, 避免交通事故, 维护交通安全, 不仅仅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 每一个机动车、 非机动车驾驶员、 行人、 乘车人都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文明行车、 行路, 确保交通安全。例一, 某高校研究生谭某(男, 22 岁) 到同学处玩, 在返回本校途中, 某建筑公司解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