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环境。
5、加快实施“两画”品牌培育工程。突出国画、农民画两大重点,力争在规模总量、整体质量、对外影响力上实现新突破。鼓励有实力、懂艺术、善经营的有识之士和企业成立国画、农民画中介组织,探索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新模式,加快国画、农民画市场化进程;加大“两画”辅导力度,提高辐射面,向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覆盖。依托老年书画大学、国画和书法俱乐部吸收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参与到老年书画大学、国画和书法俱乐部,特别是老年书画爱好者进入学校学习,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外出版发行《肇东国画集》,发展田园画会会员,力争让“肇东国画”在对外影响力上进一步扩大;对面向社会开设国画、农民画的培训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对国画、农民画的领军人物和有突出贡献的画家,给予奖励。
6、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结合我市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对外埠企业来肇建设文化项目给予优厚待遇,吸引和鼓励社会贤达、肇东籍名人来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建设万顷湿地和百里生态长廊,打造“一线六园”旅游观光带,加快规划建设都市百里生态文化后花园建设项目;发挥肇东国画、八里城遗址优势,积极宣传肇东、推介肇东, 12
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为加速建设全国综合实力强市贡献力量。
第7篇:文广新局工作计划
2015年文广新局工作计划
一、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城乡,建设一批代表枣强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全局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探索文化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准确把握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弘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推动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统揽全局、践行党的宗旨的能力。
三、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以重大节日为依托,搞好元旦、春节、元宵、三
八、国庆等重大节庆的演出活动;策划组织春节文艺联欢会、元宵节大型文艺晚会、春节慰问演出等活动;组织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推进“文化进企业、机关、社区、农村”四进活动,着力打造“一乡一品”特色文化活动,活跃各层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将群众文化活动做出品牌,做出特色。
四、文化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
1、紧紧抓住河北正阳红广告传媒公司led传媒车生产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基地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升级,增加类型,通过设计创新增加文化创意元素,使这一产品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
2、将河北天成裘皮有限公司、枣强红星印刷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积极培训引导大营裘皮生产在设计理念品种类型上,扩大设计技术含量,力争使设计价值占到产品价值的60%以上,提高裘皮饰品在出口中的占有率,从而扩大裘皮文化产业在裘皮生产中的比重,让文化产业占用更大的市场。
4、大力发展玻璃钢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加注文化元素,使这一传统加工业向文化产业升级转型。
5、围绕移民文化、董子文化、裘皮文化,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枣强文化旅游产业。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进一步加强。为充分挖掘裘祖文化、董子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三大文化的影响力,把三大文化打造成为枣强独具特色的地域名片,我们计划将比干制裘、枣强董子故里传说、枣强明代移民故事、枣强鞋底烧饼制作技艺、碳粉画、枣强八景传说6个项目,申报第五批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支撑力,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坚持依法治教,牢固树立“全心抓教学、全力抓队伍、全面树形象”的教育理念,突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一、高扬发展主题,推进教育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切实抓好加快幼儿园发展惠民实事项目,扩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做好白樟、金沙、省璜、下祝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改扩建二实小、二附小、塘坂小学、东前小学附属幼儿园。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发挥示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幼儿园规范管理和保教质量评价标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深入开展幼儿园达标创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抓住“全面改薄”工作契机,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城关中学教学楼、大安小学教学综合楼扩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以实现“班班通”多媒体班进教室,建成网络视频互动的教育远程研修一体化平台和教育资料库;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的“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方案,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原则,大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重点改善寄宿生食宿条件,更新课桌椅,改造旱厕,硬化田径场,修建学校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以期促我县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
3.优化发展高中教育。以闽清一中为龙头,完善高中办学格局,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清晰的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科学的发展规划、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高中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县高中教学质量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