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都于汴梁,将其升为开封府,下辖浚仪、开封、陈留、雍丘、封
丘、尉氏、中牟、阳武、襄邑、考城、扶沟、鄢陵、太康、酸枣、长垣十五县,使其成为府
治城市,定为中原藩镇割据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强化了开封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威
望,为其随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宋朝时,建隆元年(960)改为东京,定都
于此,由东京开封府管辖,仍然是府治城市。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东京,开封府。治开
封、祥符二县。地里。东至本京界二百四十五里,自界首至南京六十里。西至本京界一百一
十五里,自界首至郑州二十五里。南至本京界二百一十五里,自界首至陈州一百五十里。北
至本京界一百里,自界首至滑州一百里。东南至本京界二百五十里,自界首至亳州一百五十
里。西南至本京界一百五里,自界首至颍川府七十里。东北至本京界一百四十五里,自界首
至曹州一百三里。西北至本京界一百一百一十五里,自界首至卫州七十五里。户主十八万三
千七百七十,客五万一千八百二十九。县一十七。赤开封府。赤祥符。八乡、陈桥、八角、
张三馆四镇。畿尉氏。畿陈留。畿雍丘。畿封丘。畿中牟。畿阳武。畿酸枣。畿长垣。畿东
明。畿襄邑。畿扶沟。畿鄢陵。畿考城。畿太康。畿咸平。”12由此可见,其地域是相当广
阔的,人口殷实,开封是归东京京畿路开封府管辖的。又“东京,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
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宋因周之旧为都。”13里也有相似的记载。又“永初郡国属兖州,何、
徐属豫州。永初郡国无浚仪,有酸枣。永初郡国有东郡、陈留、濮阳三郡。陈留郡领酸枣、
小黄、雍丘、白马、襄邑、尉氏六县。今领县四。浚仪令、小黄令、白马令、雍丘令。户百
九十六,口二千四百一十三。寄治谯郡长垣县界。14”浚仪县还是归陈留郡管辖的。大中祥
符元年(1008),浚仪县并入祥符县,因此开封又称为祥符。此外,不仅形成了高度发达的
东京文化,而且在交通贸易上,东京地处天下中心,城内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
贯城,“八方辐辏,万国咸通”又“四夷朝服,曾无虚岁”,成为全国性的国际大都市。两宋
之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开封城内商业繁荣的艺术反映。至此,开封空前绝后
的繁盛局面达到极限,也是其古今发展的顶峰;此后,开封逐渐衰落下去直到今天,成为古
城衰落的典型。到了金朝时期,废北宋东京名,称开封为汴京。又“南京路,国初曰汴京,
贞元元年更号南京。府三,领节镇三,防御八,刺史郡八,县一百五。开封府,天德二年罢
行台尚书省,置转运司、提刑司。天德二年置统军司。天德四年,户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
泰和末,户百七十四万六千二百一十。县十五,镇十五:开封、祥符、阳武、通许、太康、
中牟、杞、鄢陵、尉氏、扶沟、陈留、延津、洧川、长垣、封丘。”15这是金朝初年开封的
情况。天德五年(1153),金帝完颜亮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称燕京为
中都大兴府,称汴京为南京开封府。开封成为金朝的陪都。到了元朝,开封的地位急剧下降,
由河南江北道行中书省汴梁路管辖。“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领县十七。开封县、祥
符县、中牟县、原武县、鄢陵县、荥泽县、封丘县、扶沟县、阳武县、杞县、延津县、蘭阳
县、通许县、尉氏县、太康县、洧川县、陈留县”16又“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汴梁路。
至元九年,开封、祥符倚郭。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县十七。开封、祥符、中牟、
原武、鄢陵、荥泽、封丘、扶沟、阳武、杞县、延津、蘭阳、通许、尉氏、太康、洧川、陈
留”17都有相似的记载。明朝时,开封成为明初在北方的陪都,洪武九年(1376),废除行
省,置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改由(北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
祥符县管辖,是府治城市;至洪武十一年(1378),废北京,由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祥
符县治,仍然是一个省府治城市。史书中有相关的记载:“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12
13 (宋)《元和九域志》王存等撰 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四京·东京》卷1,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页 《宋史地理志汇释》郭黎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14(梁)《宋书·志》沈约撰《州郡二·豫州》卷36,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85—1086页
15 (元)《金史·志》脱脱等撰《地理中·南京路》卷2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87—590页
16 (元)《元一统志》孛蘭盻等撰 赵万里校辑,卷3,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223页
17 (明)《元史·志》宋濂等撰《地理二》卷59,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401—14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