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对出口起到一定支持作用。三是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中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强,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体现,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将拉动全国外贸出口。
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全球贸易量增长将明显放缓,外部需求难以明显回升。二是作为欧美主要国家的大选年,不仅我国传统出口产品,而且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等新能源产品面临“双反”调查,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反映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目前该指数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外贸出口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但反弹幅度有限。初步预计,上半年及全年我国出口将分别增长9.3%和9.9%左右,进口将分别增长7.5%和10.4%左右,全年实现贸易顺差为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
5、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资源价格改革进程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目前,大部分城市天然气、水、电等能源资源价格调整已在进行中,调价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二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较长期的推动作用。三是欧美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仍有可能推出更为宽松的政策措施,全球货币流动充裕,不排除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可能。
推动物价下降的因素:一是近期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挫,将明显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热钱流入减少甚至净流出,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减少,以及有效贷款需求不足抑制整体流动性水平。三是目前我国蔬菜和猪肉价格降幅明显,夏粮有望再次增收,作为最重要的新涨价因素食品价格上涨得到一定控制。四是居民消费价格基数因素大大缩小,下半年翘尾因素由上半年的2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轻,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可顺利实现。初步预计,上半年CPI上涨3.4%,PPI下降0.6%,预计全年CPI上涨3%左右,PPI下降0.6%左右。
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成员:王远鸿 牛 犁 李若愚 祁京梅 闫 敏
徐平生 刘玉红 徐 策 张前荣 高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