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 (总第211期)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基于居民旅游开发态度变化的“愤怒”模型[8]、of Travel Research、Tourism Geographies、Cohen(1979)的基于5种游客体验模式的主客交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往模型[9]、Butler(1980)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Tourist Studies等国际旅游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论[10]、Smith(1989)基于游客类型的主客交往(CNKI)进行检索,对国内外主客交往的研究模型[11]、Dogan(1989)基于居民开发态度变化进展进行述评,以期揭示主客交往的特点和规的阶段模型[12]、Ryan(1991)的“游客—朋友模律,为旅游研究、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型[13]。此外,受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
学科研究成果的启发,旅游学者还将相关理
二、外文文献相关研究论引入到主客交往的研究中,如AP(1992)
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居民感知和态度变
1.研究概况 化理论[14],Laxson(1991)等基于符号互动主客交往的外文文献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主义的主客关系变化理论[15],Urry(2002)、代,众多旅游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Maoz(2006)基于“凝视”理论的旅游者和居从理论及实证方面对主客交往进行了探讨,其民凝视理论[16,17],MacCannell(1973)、Cohen中以美国学者Smith、Graburn、Nash等人的研究(1988)等基于“舞台”理论的主客交往情景最具代表性,经典性的论著主要有Smith的《东分析理论[18,19],Woosnam等(2010)、Woosnam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 (2011a;2011b)基于情感一致性框架的主客情Anthropology of Tourism)、Graburn的《旅感一致性理论等[20~22]。
游:神圣的旅程》(Secular Ritual: A General (2)主客交往影响因素
Theory of Tourism)、Nash的《旅游人类学》①文化因素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以及Smith和Brent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是影响主客交往的的《主客关系新探:21世纪旅游问题》(Hosts 重要因素。Sutton (1967)、Taft(1977)研究and Guests Revisited: Tourism Issues of the 21st 指出,诸如语言、价值、人生观等文化背景方面Century)等[4~7]。的因素会影响主客交往[23,24]。Wei等(1989)、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主客交往理论和模型、Sheldon等(1988)认为文化差异是影响旅游主客交往影响因素、主客交往效应、主客交往驱服务供应者与游客之间交往的主要因素[25,26]。动力等是研究的主体。此外,近年来对于主客Reisinger等(2004)发现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价交往情景、主客交往满意度、主客交往情感一致值观、相互之间的态度和感知、文化的熟悉性和性、特定空间和领域(如旅游摄影、购物商店)类似性等)会影响主客交往[27]。
主客交往的研究文献也有所增加。一些学者还进一步对文化差异对于主客交
从研究方法来看,相关研究多采用定量方往影响的正负效应进行了探讨。Nash(1989)法,对主客交往进行量化分析。此外,民族志田认为,文化差异、陌生性、工作—休闲的差异野调查法、社会情境分析法等也是学者常用的定等会对主客交往产生负面影响[28]。Moufakkir性分析方法。(2011)则持不同的观点,他在研究荷兰东道主
从研究案例地的分布来看,早期的主客交往与德国游客、亚洲游客的交往时,发现同德国游研究以欧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的案例偏多,中客相比,荷兰东道主更容易对与自身文化差异大后期对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的第三世界国的亚洲游客产生积极的感知,产生此结果的原家的研究文献呈现增长的趋势。因在于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29]。Sinkovics等
2.研究内容 (2009)对于文化差异影响的研究更加细致,他
(1)主客交往理论和模型们探析了奥地利居民与日本、德国游客之间的社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就主客交往提出了各种会距离,发现随着交往时间的不同,文化差异对理论,其中代表性的主要有:Doxey(1975)的于主客交往的影响结果也是不同的,就短期的简20